嘭!同时的伤害到达,旧的小蛇先行溃散成碎末,新小蛇僵硬了一下才慢慢碎成大块。</p>
左休言心中满意,比预想的要多费了点劲才摧毁,果然可以增加稳定性。</p>
可以增加一点强度就是好事。毕竟每件事都是人们从微小的一步开始往前发展的。</p>
真是好方法!她有些开心,精神更牢固,连接也更紧密,学会后这么快速的提升实力,谁不喜欢呢?</p>
其他人呢?会带来什么惊喜?</p>
评委们简单的讨论了一下,给出了评价:“谢谢你的分享,很不错的创新。从表现和难度上综合分析,可以在D级。赛后我们会继续研究适应性。”</p>
等级从高到低有A到E这五个层次,越高说明突破越大,越有价值。要是跌出E,那就彻底没什么讨论的地方。</p>
现在的给出的等级,只是从参赛者的表现和讲解中得出的,并不代表最终等级。</p>
而且方法不代表所有人都能用,都会使,所以能不能推广,能不能写进教材还得另说。</p>
“好,下一位。”</p>
其实从最后一个先讲起也算是一种照顾。因为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你能发现的事,别人也可能发现了。</p>
说了的事再说一遍就没什么意义,所以后面人的内容最好和他不一样,越到后面能讲的东西越少。</p>
实战排名在最后了,让这些人先说,他们就没那么多顾虑和压力。</p>
接下来的人开始说起,左休言同样边听边试。</p>
为了专心,她闭上了眼。</p>
眼睛看到的东西,也会牵动大脑处理信息,精神随之改变,而且现在会场也很吵,被干扰的更多。</p>
能减少一种是一种,要不然测试效果不好,说不定还得重新做一遍。</p>
闭上眼睛后,她脑中不停构造和思考。</p>
……如果按着这种搭建方法,自己可以更快的塑造一种“精神骨架”,然后在骨架上搭建“精神躯体”。</p>
以前每次都是“从外到内”一点点消解构建出的小蛇,就像是对一块石头,摩着敲着弄出形状。</p>
这次自己可以“从内到外”!这样可以减少后期的改动,更精确,也更协调。</p>
有用!</p>
这个也有用!</p>
一个接一个,她只觉得自己像在毫无顾虑地做实验,也像是玩游戏探索迷雾区一般,沉迷在这种感觉里。</p>
这要是像修仙游戏,她可得身上一直冒金圈上升,头上冒出“顿悟”“顿悟”的字眼,叮铃叮铃的提示音不断响起。</p>
原本镜头对着讲解者,但中途,镜头扫着全体参赛者,想来个全体的画面。</p>
这时看到大家都很认真专注地看向发言的人,有的凝重,有的皱眉,有的恍然大悟般时不时点头。</p>
多好的氛围!</p>
直到大家看到了最后一人……</p>
她闭眼站那,身子像是站不稳似得轻微的摇晃。</p>
活像大清早在地铁里的上班族。</p>
啥情况?她睡着了?全场心头疑问刚起,身后操作仪器的工作人员也发现了,上前叫了她一声。</p>
没反应。</p>
全场一愣,啊?真睡着了?</p>
这可是大会现场哎!</p>
(/88481/88481047/14203930.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