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意识的构成(2 / 2)

“当人听到这声音时,脑内就会产生α波即【8~12Hz波】,当脑波处于α波时,我们人类的潜意识就会发生作用。”</p>

随着话落,他眉头一皱,听着导播后台内的弹幕汇报。</p>

【听不懂,听不懂啊!】</p>

【太难了,沃日!】</p>

【求您照顾下学渣吧,亲爱的!】</p>

“江老师,请您简单一点...这些有点专业性了。”</p>

闻言,江哲双眼一眯,他已经尽可能简化了。</p>

不过观众们要求,他只能再简化一番,毕竟要对大部分观众负责。</p>

“嗯,这些有些复杂,大家无需彻底了解,只需要知道大脑有这些波段就行了。”</p>

“总结一下,【神经元震荡】理论中——”</p>

“人脑有五种不同的脑波:阿尔法α波、贝塔β波、伽马γ波、德尔塔δ波和西塔θ波。”</p>

“阿尔法波:清醒放松,我们人类放松的时候,大脑处于这个波段。”</p>

“贝塔波:我们高度警觉,集中的时候,处于这个波段。”</p>

“伽马波:我们解决问题、集中注意力以及进行复杂思维的状态下,我们脑波处于这个阶段。”</p>

“德尔塔波:我们深度睡眠,增强免疫力时,处于这个波段。”</p>

“西塔波:我们打盹、昏昏欲睡时,处于这个波段。”</p>

“这些波段都在不停的运动以及转换,大脑一直在产生所有这些频率的波。”</p>

“我们所做的每件事和我们所说的每件事都是由我们的脑波频率控制的。”</p>

“在该理论的支持者,他们是这么认为的!”</p>

“当然,这些是猜测,没有人可以肯定的说,意识就是这么这么来的。”</p>

经过这般解释,理解的人也就愈来愈多。</p>

“沃日,这不就是初中生物上的吗,我怎么全都记不住了?”</p>

“你家初中生物有这些?是高中生物!”</p>

“都闭嘴,这是小学生物,别说了,安静听讲。”</p>

“这...”</p>

报告厅中。</p>

生物与心理学家们对这些倒不陌生。</p>

还有一个心理学模型,是江哲没有提出来的:【全局工作空间模型】</p>

在该模型中——意识!</p>

祂源自一类特殊的信息处理过程。</p>

大脑记录的感官信息会被多个认知系统使用;如语言、形成或提取记忆、执行动作等。</p>

在数据被传播至整个大脑的多个认知系统时,意识开始逐步产生。</p>

三个组成部分:专门处理器,全局工作空间,语境。</p>

【专门处理器】:</p>

它是无意识的,仿若机械,它只处理特定任务——</p>

比如:一个人打螺丝一万遍,那么他就可以左手打螺丝,右手拿手机看电影,俩不耽误。</p>

这些都是无意识的机械行为!</p>

【全局工作空间】:</p>

则是有意识的,信息在这里面待的时间越长,人类对它的意识经验就越深刻。</p>

比如:</p>

有个人对某个人很好了999天!</p>

在第1000天时,那个人突然不见了。</p>

于是,那个好人便永久的驻足在了那个人的记忆之中,一辈子!</p>

【语境】:则是意识经验的内部世界。</p>

比如:一个人出了一场车祸,于是那个人会思考,我为什么会出车祸?</p>

仔细想想,是今天的走路步数达到了101步。</p>

而那个人以往走路步数只有100步。</p>

深思熟虑后,那个人发现:这多出的1步,竟成为了车祸的关键。</p>

于是,那个人便会思考,这1步内,包含了生与死,早与晚。</p>

而意识经验的内部世界,则是人类会思考某些事情的意义。</p>

车祸对那个人的意义又是什么?</p>

让他学会了什么?</p>

等等诸如此类的深度经验!</p>

在专家们议论间,大荧幕中。</p>

江哲面露奇妙地微笑。</p>

“或许这些理论都正确,都能解释意识来源何处。”</p>

“他们或许认为,大脑的记忆存在于海马体、颞叶和杏仁核等器官中。”</p>

“这些没错!”</p>

“但是!”</p>

(/30500/30500453/41888956.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