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国情变,对策变(1 / 2)

(),

武英殿。

朱文奎没有用内侍,而是亲自抱着一摞文书,送到朱允炆的桌案上:「父皇,这些都是各地布政使司、府县发来的问题,儿臣与内阁都已共议与批阅过,只是有三件事尚拿不准。」

朱允炆抬起头,将手中的放大镜搁在大明的山河舆图上:「说吧。」

朱文奎将最上面的文书递给朱允炆:「这是湖广布政使司送来的文书,奏请朝廷以温和之举,招揽之策,以和为贵,不动刀兵,以解决湖广的土司问题,以免大军突入,煎迫过甚,导致一些土司不得不反。」

朱允炆接过来看了几眼,丢在一旁:「这个周政,发展商业还有一些头脑,知道贯通南北东西,居中以求繁荣。可在军略上差太多了,他还不明白土司为何保留至今,不是因为朝廷宽容,而是因为朝廷缺乏足够的力量深入山林,驻守险峻之地!」

「太祖时,土司不作乱,朝廷不发兵,以至于土司时常先集结,积蓄力量之后再动手,朝廷疏于防备,多少府州县官吏死于土司之手!太祖渴望土司臣服朝廷,不乱地方便可,甚至在税目之上给了他们宽容!这些妥协与仁慈,是建立在朝廷主力在北的国情之下,眼下国情不同了。」

朱文奎点头。

不同时期的国情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不能在国情出现巨大改变之后依旧延续老旧的、不合适的、对朝廷构成威胁的政策。

眼下北面

没了敌人,只要将瓦剌切分之后,可以说可预见的未来二十年内,大明北面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战事。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完可以在地方都司无法处理土司问题之后,从北面调兵南下而没有后顾之忧。

朱允炆坚定地说:「面改土归流来得是匆促了一些,朝廷强势威逼,确实会带来诸多问题。但你要记住,解决顽疾的时机稍纵即逝,这和战场一样。若错过这次机会,继续羁縻湖广、广西、广东、贵州、云南、川蜀等地土司,他日再想改土归流,所面对的阻力将远胜今日!」

「如今武强,兵势威猛,将士征战热血未退,尚有血勇之气可威慑解决土司。若安稳个十年、二十年,朝廷没有大战,武弱将成为不可忽视之事,文教兴盛会让文臣力量过于强大,到那时候,文臣推崇以和为贵,对外以和,朝廷想动用武力会有诸多阻力。」

朱文奎看清楚了局势,明白过来:「父皇的意思是顽疾当一次根治,不宜一直存在下去。湖广的事定了,这里还有一份四川布政使司的文书,请求将川盐外运,以解决当地盐多问题。」

川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显眼。

但随着井盐在四川不断开采,这些年来规模上得到了空前增加,这就让川盐产量大增。

因盐是朝廷专卖,受朝廷管控,哪里的盐运到哪里卖是有区域划分的,两淮的盐不能运到广东去

,两浙的盐不能运到北平去卖,同样川盐的范围,也只局限于四川、云南等地,区域有限。

将川盐外运,不仅关系着四川一地,还关系着其他地区的利益分配,无数灶户的利益,这确实不是一件能轻易做出决策的事。

朱允炆想了想,对朱文奎说:「让两浙盐场、两淮盐场官吏商议此事,若他们愿意川盐出川,那就给四川布政使司回应,若不愿,那就让川盐北输草原。」

朱文奎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