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暴露的古今势力(二更)(2 / 2)

朱允炆坚持,余十舍的女婿是沐春,不是沐晟,两个人的关系还不????????????????至于好到值得沐晟赌上沐氏家族的程度。

交给沐晟,一是试探,二是信任。

“可有杨五山的消息?”

朱允炆敲了敲一页几乎空白的文书。

刘长阁摇头:“刘铭掌握的消息有限,只知晓杨五山在佛母死后接管了白莲教,手中控制着小佛母唐赛儿,手下有一支圣女,亦是阴兵,为首之人名为白依依,曾来京师与刘伯完会面,后消失不见。”

朱允炆凝眸:“唐赛儿在他的手上?”

刘长阁重重点头:“据刘铭等人口供,确实如此,另有消息,杨五山应该在江北,高邮太子遇袭,是杨五山与纪纲等合谋的结果,推测此人应该在淮安府、扬州府、凤阳府等地。”

江北,而不是河北,说明杨五山应该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而选择高邮刺杀太子,至少证明杨五山在淮安、扬州等地存有力量。

但这一片的面积可不小,想要找一个人,一个孩子,和大海捞针没多少区别。

朱允炆拿出舆图,盯着淮河流域说:“这些人隐在暗处,消息并不闭塞。河道上能更快走消息,沿着河道调查,看看是否有线索。”

刘长阁答应着,却也并不抱有希望。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东西,这一片区域也不小,没有线索的盲目调查也只能看运气了。

朱允炆指向最后一页,神色严峻地问:“这个棋手,为何一点消息都没有?”

刘长阁无奈:“皇上,刘铭等人只知棋手存在,却不知其真实身份,只知此人谋略无双,智力超群,刘伯完之所以能在京师隐匿多年,筹谋设计,有棋手之功。只不过刘伯完始终不肯交代,棋手的身份并没有查明。另刘铭等人听刘伯完说起,棋手已销声匿迹有段时日。”

朱允炆没有想到,在刘伯完身后还站着一个行踪莫测、极有威胁的棋手。

这群人在表面上闹腾,还好抓出来,可若是换了身份,蛰伏起来,想要挖出他们来恐怕有些难。“还有什么事?”

朱允炆见刘长阁犹豫,皱眉问。

刘长阁忧虑地说:“找寻过刘伯完居所与各处,皆没有找到其古今令,但据刘铭交代,刘伯完手中确有一枚古今温字令,并说掌古今令者,可调动一脉力量。公子李祺的善字令,可调动京师阴兵,刘伯完手中的温字令,可调动京师内外细作。”

朱允炆拿出善字令,翻看一番:“文书中曾说,佛母是第一任古今莲花令的主人,后来佛母被杀,莲花令就落到了杨五山手中,成为杨五山控制阴兵与白莲教的重要信物,可是如此?”

刘长阁点头。

朱允炆翻过令牌,沉声说:“这古今令,倒像是一种调兵旗牌,只认旗牌,不认人。谁持有古今令,谁就能调动一支力量。那个白依依的女子来京师,恐怕不是为了刘伯完而来,而是为了这古今令而来。”

“这……”

刘长阁有些震惊,若朱允炆的推测属实,那意味着古今势力内部原本的????????????????分工正在瓦解,有人想要集所有力量为一身!

朱允炆淡然地将古今令丢在桌案上,说:“刘伯完手中的温字令不能落在外人手中,另外,傅添锡、余十舍那里,也应该会有古今令,务必找出来。庞焕不是一直没有休息,让他带丛佩儿去一趟西南,顺便看看那里的风景。”

风景?

皇上大人,你不是开玩笑吧。那里可是蛮荒之地,野兽众多,道路难行,哪里有什么风景可言……

庞焕,兄弟帮不了你了。

刘长阁等人走了,朱允炆暂时搁置阴兵之事,开始处理朝政。

福建在赵羾、周志新等人的整顿下开始恢复生机,原本趋向于萧条的建阳、建宁等地变得日益繁华,印刷、造纸、制墨已经成为了地方支柱产业。

赵羾总结经验,创造性提出发展“地方工坊”带动地方税收,这种产业带动经济的逻辑终于被正视起来。

户部在与朱允炆商议之后,将赵羾的经验发布各省布政使司,要求各省结合区域能源与条件,突出发展三至五类“地方工坊”,如山西省,可以围绕煤炭、铁发展,西疆省围绕石油、棉花发展,东北关外围绕畜牧与马场发展,北直隶围绕工程建筑、基础工业发展,广东、福建等地,以对外贸易为主,江西以教育、书院等为主,南京则主打纺织、造船、刊印报纸……

与此同时,户部联合工部、国子监农学院,派遣人员至地方传授新型的农耕技术,由朝廷出资五,府县出资三,百姓出资二的方式,推广种子保护技术,更换农业工具,让深耕细作变得更为便利,对时常出现旱涝灾害的地方,由国子监农学院申请,户部审核并拨付款项,开挖各类深井、水塘,保障农业。

受益于国子监结业人才数量的增加,府县教谕、训导缺口得到基本解决,虽尚有大量地方无法推行多科目杂学,但基本的学文识字已无问题。

文教的薪火开始点燃,从底层,自民间,开始烧出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