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新闻总司,办报纸有门槛了(1 / 2)

李承乾不太好判断其中的缘故。</p>

但山东世家翻旧账,这就不该了。</p>

黔驴技穷,也不能拿以前的事,来压江南报一头。</p>

“李义府,你觉得山东报纸,为何突然刊登这样的文章?”</p>

李承乾问道。</p>

“殿下,臣找人问过,这文章是一个书生写的。”</p>

李义府斟酌言语,道:“只有一份报纸刊登,说明山东报纸,只是想让他们出丑。”</p>

“表明江南士族怎么也比不过五姓七望……。”</p>

“事情闹大了的话,他们也能把人丢出来,撇清关系。”</p>

“显然,现在事情闹大了,有点难以收拾。”</p>

李承乾闭眸养神,道:“就这么简单?”</p>

李义府在琢磨太子的想法,显然这个说法,让太子是不满意的。</p>

“还有一个可能。”</p>

李治与李恪看了过去,李义府道:“殿下督办贪腐一案,江南报的指摘,确实是戳到他们的痛处。”</p>

“另外,他们害怕引火上身。”</p>

“所以才会出此下策,对人不对事,好转移视线。”</p>

“臣的分析不知有没有错,还请殿下恕罪。”</p>

李承乾指节敲打着扶手,没有睁眼,继续问道:“你觉得最终会怎么解决?”</p>

“臣以为会闹到御前。”</p>

李承乾突然睁开眼,坐起身来,看着李义府,道:“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p>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p>

让李义府猝不及防,怎么会让自己来办?</p>

但他突然明白,这是个东山再起的机会。</p>

“严厉管控,审查报纸内容,不听话的封禁。”</p>

李义府正色道。</p>

闻言,李承乾不由轻笑一声,“行了,下去吧。”</p>

“是!”</p>

等到李义府离开,李治忍不住问道,“哥哥,你这是……?”</p>

李承乾伸了个懒腰,淡淡道:“是该解决报纸的争斗了。”</p>

“天天骂来骂去,整的长安乌烟瘴气,算什么事?”</p>

“外邦人员看到,还以为我们大唐就知道骂娘。”</p>

李治一脸好奇,“哥哥,这怎么解决?”</p>

“难道把他们都封禁了?”</p>

“岂不是会引起他们的抱怨不满,到时候矛头对哥哥来了。”</p>

“哈哈!”李承乾大笑,“你到时候就知道了。”</p>

……</p>

大朝议。</p>

李承乾端坐在软垫上。</p>

不出意料,长安报纸闹出的动静,拿到大朝议上来说了。</p>

崔敦礼,卢承庆直接对宋国公萧瑀等江南官员开炮。</p>

萧瑀也不相让,当场反击。</p>

两边吵得很是热闹。</p>

“陛下。”</p>

“文贤两报,大肆攻讦五姓七望,诽谤五姓七望的声望,导致百姓产生误会。”</p>

“臣恳请封禁文贤两报……!”</p>

崔敦礼喊道。</p>

“陛下,山东报纸其报道内容,离经叛道,对圣天子不敬,对皇太子冒犯……。”</p>

陆敦信寸步不让,马上展开犀利的反击。</p>

李世民的心情本来就不好,听说长安报纸的内容后,就更不好了。</p>

现在他们吵得,更是让他心烦意乱。</p>

要不是大唐帝国报,插入报道了贪腐处理的事情,并且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还要求画像挂在家里。</p>

他早就忍不住爆发了。</p>

“陛下,臣以为报纸是该好好的管管了。”</p>

“最近这段时间,他们闹的不可开交,什么文章都刊登,误导百姓,诱导百姓对立。”</p>

于志宁起身说道。</p>

“于尚书,山东报纸,可没有你说的那种行为,明明是文贤报才是祸害。”</p>

“这话就可笑了,文贤两报,是后于帝国报发行的,之前好好的,相安无事,偏生山东报纸出来后,就与文贤报针锋相对。”</p>

陆敦信道:“这就是山东报纸引起的争端。”</p>

“他们自视甚高,以为只有他们会教化,难道文贤两报就不是在教化了?”</p>

“江南那一亩三分地,也敢谈教化?滑天下之大稽。”</p>

“……”</p>

房玄龄敲了敲桌案,沉声道:“够了。”</p>

“君前失仪,你们是大不敬的行为,想要吃罪?”</p>

双方看不顺眼,冷哼一声,拱手退下。</p>

“陛下,于尚书说的不错,报纸是该拿出个章程来,结束这混乱不堪的局面。”</p>

房玄龄道:“报纸是传播信息,宣传教化,用以启发民智的。”</p>

“却沦为他们互相攻讦私斗之物,这背离了报纸初衷。”</p>

长孙无忌的脸,从始至终都是绿的。</p>

高士廉更是阴沉的可怕。</p>

他又一次遭到背刺。</p>

山东报纸玩这一出,根本就没跟他通过气。</p>

然后把他拿出来再鞭打一次,把陛下跟太子的颜面,又给践踏了。</p>

他真不知道山东世家是怎么想的?</p>

就这么想试探陛下的底线吗?</p>

“太子。”</p>

“报纸是你兴起的。”</p>

李世民语气充满不悦,道:“你觉得该如何?”</p>

闻声,众人看向太子。</p>

报纸是最先从东宫出来的,大唐帝国报向来报道的都极为正面。</p>

其实对许多官员来说,大唐帝国报是他们了解朝廷风向的一个渠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