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唐礼》(2 / 2)

不行。</p>

李二彻底也坐不住了。</p>

他不再躲在屏风后,径直走了出来。</p>

见到他出来,李承乾一点都不意外。</p>

不出来,反倒奇怪了。</p>

“拜见陛下!”</p>

众人先是一愣,旋即急忙拜见。</p>

“诸位免礼!”</p>

李二笑道:“今日所听所闻,我大有感触啊。”</p>

“太子奏请制定《唐礼》,朕深以为然。”</p>

“张士衡,你是礼学大家,就由你来牵头,孔颖达,于志宁,贾公彦等一同编纂。”</p>

他是迫不及待的就要把这《唐礼》给揽过去。</p>

什么天子门生。</p>

什么为将士树碑。</p>

通通比不过《唐礼》两个字的含金量。</p>

他命孔颖达,贾公彦等人搞的《五经正义》,天下读书人并不是太买账。</p>

如今,经过太子一番操作,这《唐礼》几乎是十拿九稳的。</p>

只需要时间,就能编撰而成。</p>

李二怎会错过?</p>

李承乾也不在意。</p>

毕竟,他以太子之位,搞《唐礼》就有点过了。</p>

还是让李二去抗压才对。</p>

他又不是不能插手《唐礼》的编纂。</p>

这些人都得好好盯着。</p>

李承乾要的是我注五经,不是五经注我。</p>

唐初是一个最好重制礼乐的时代。</p>

一个是李二想要法统的正确性。</p>

另外一个,思想不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是很好掺杂私货的。</p>

等到唐以后,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p>

“多谢陛下恩典。”</p>

张士衡激动不已,主持编撰《唐礼》。</p>

这样的功绩竟然要落到他的头上。</p>

他回想起当初还扭捏。</p>

真是还好没有错过,否则,他要后悔的当初撞死了。</p>

于志宁,孔颖达等学士大儒,不由羡慕不已。</p>

“正好诸位名士在此,我也讨教讨教。”</p>

李二喧宾夺主,坐在李承乾的位置,李承乾坐在他左手不远的位置。</p>

“太子。”</p>

“适才我听闻你说为祭奠英灵。”</p>

李二道:“若是朝廷出面立碑,该如何安排?”</p>

“大唐将士皆英烈,当为大唐英烈慰灵碑。”</p>

李承乾道:“宜在承天门之广场树碑。”</p>

“大唐英烈慰灵碑。”</p>

众人不由呢喃一句。</p>

寓意很是直白简单。</p>

就是告慰英烈的。</p>

“诸位,你们觉得太子所言如何?”</p>

李二问道。</p>

“陛下,殿下所言,自古都没有,臣也不知如何是好。”</p>

于志宁道。</p>

李二对他有些不满,轻轻点头了事。</p>

“陛下,臣对殿下的一句话深为赞同。”</p>

“自古没有,我们唐朝为何不能有?”</p>

张士衡正声,道:“我大唐要制定《唐礼》,自当借鉴古礼,但也要拟定新礼。”</p>

“为英烈立碑,可视为我大唐新礼之一。”</p>

李承乾给张士衡点了个赞。</p>

这个礼学老儒,思想并不保守,深得兼收并蓄的精髓啊。</p>

《唐礼》可借鉴《三礼》,但也要创造出新礼内容来,区别与《三礼》。</p>

不然的话,还怎么好说《唐礼》是新礼呢。</p>

没点新礼,拾人牙慧的话,你看有多少眼红的人来喷你。</p>

“这么说来,孤正好想到个事情。”</p>

李承乾突然说道:“那日,受陛下之命,前去金光门迎接平定高昌,班师凯旋的大军。”</p>

“第一眼见到大军,是将旗,大纛在之后。”</p>

“孤觉得能否统一军中大纛,往后不再有帅旗,将旗,只有一面大唐国旗?”</p>

嗯?</p>

有些东西藏在话里。</p>

很是刺耳。</p>

先看到将旗,再看到大纛?</p>

是谁?</p>

肯定是侯君集啊。</p>

李二神色有些不自然,他看向房玄龄,好似在说,你怎么没告诉我?</p>

“殿下所言,倒是不错,只有一面国旗的话,将士们也会更加认可。”</p>

张士衡刚说话,李承乾又道:“孤还有个想法。”</p>

“在承天门前,修建一个杆台。”</p>

“每日旭日刚升,便升起大唐国旗,日落之初降下。”</p>

“每天用不同的一面,用过的收藏起来。”</p>

“有功与社稷,有功与天下百姓之人,死后可得国旗覆盖下葬之殊荣。”</p>

“如此可好?”</p>

www.mbeoge.cc。m.mbeoge.cc</p>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