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终于敲定(2 / 2)

说这句话,他自己就底气不足。</p>

“如果不会,那就没有之前凤阳府的事情了。富贵不归乡里,犹如锦衣夜行。”</p>

“他们得了封赏爵位,那么点小小家财,就回去欺压百姓。如果让他们全都变成王公贵族呢?还不得舞刀弄枪,颠覆朝廷?”</p>

“有道是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这些年陛下杀了不少人,可贪官还是层出不穷。”</p>

朱标苦笑道:“妹夫,照你这么算,岂不是三条路,一条都走不通?”</p>

黄易点了点头:“是啊!治国不是过家家,终归还是要靠正道的。除非你能让大明所有百姓,全都参与海外拓展的入股,将来赚了钱,回来所有人一起分。”</p>

“可惜……这是异想天开,不可能实现。”</p>

朱标点了点头,心说我连跟权贵合伙这个买卖都算不明白,更别提跟所有百姓一起做买卖了。</p>

看到他心情低落,黄易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安慰道:“说归说,买卖还是得做呀。朝廷的缺口还得堵上。”</p>

“大不了将来赚了钱,全都充盈国库。你去坑权贵们的钱,总好过这帮人手里拿着钱,回来算计百姓的强。他们坑了百姓,赚得盆满钵满,回头让朝廷来擦屁股?姥姥!”</p>

“这么一算,让他们保持相对贫穷,或者小有余资,富足但不强大,贪婪但支撑不起野心,对大家都有好处。”</p>

朱标念叨着:“富足但不强大,贪婪但支撑不起野心?”</p>

“妹夫,你这是把人心琢磨透了。”</p>

黄易摆了摆手,“宋朝有人说过:藏富于国,民贫则乱;藏富于民,国赖民安。我朝地广不如汉,兵强不如唐,惟恃人心,以永以昌。”</p>

朱标点了点头,“我听过,出自宋朝许月卿的《百官箴·司农箴》”</p>

黄易点评说道:“汉朝盛极而亡,就是源于养肥了一群权贵蛀虫,形成了门阀世家,然后无节制的圈地掠夺百姓。导致百姓活不下去,推翻了朝廷。”</p>

“大宋是历朝历代最富裕的,可惜他们重文抑武,亡于儒家士大夫之手。明明大宋的财富是当世之最,却不敢大肆发展军事。”</p>

“皇室怕武将拥兵自重,再来个皇(黄)衣(袍)加身。文官怕武将受到重用,文臣待遇降低。于是乎两方合力,就成了重文抑武的局面。”</p>

朱标点头说道:“不错,曾经刘夫子也如此讲过。”</p>

黄易笑着说道:“刘夫子?诚意伯?”</p>

不错。</p>

“之所以建议你赚了钱全部充盈国库,不往下分,就是因为这个,不能养肥那些权贵。”</p>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钱入了国库,虽然没有直接发给老百姓,但用于兴修水利,帮助百姓安于耕种,不受决口水灾;或者修路架桥,方便商旅贸易。这都是把钱花在了百姓身上。”</p>

朱标笑了,“不错,妹夫,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种提纲挈领的意思。”</p>

黄易沉声说道:“假如有一天,大明的某位皇帝,赚了钱不入国库,全部充入个人私库。那就是大明衰败的开端。”</p>

朱标愣住了,“不会吧?”</p>

“如果真有这样一人呢?”</p>

“该杀!”</p>

黄易嗤笑的推了朱标一下,“谁杀?人家是国君,即便是错了谁敢杀?行了,后辈子孙不肖,咱们也管不着!真到那么一天,咱们早就作古啦。”</p>

朱标严肃的说道:“我回去就建议父皇,立下大明祖训,谁敢背弃祖训,人人得而诛之!”</p>

黄易摇了摇头,没再多说。</p>

祖训?文字是约束不了人的,一句话就能抹去。别说祖训了,嘉靖那货,连朱高炽这个祖爷爷的牌位都移出太庙了。</p>

所以计划的再好,该亡还是得亡!</p>

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吸取到任何教训!</p>

www.mbeoge.cc。m.mbeoge.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