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钱已到手(1 / 2)

此时,厅中的一众盐商们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自发地依据地域划分成了数个小圈子。</p>

晋商、陕商们紧紧围绕在以三原梁氏、蒲州张氏为首的周围;徽州商会则是众星拱月般地聚拢在吴氏身边,彼此交头接耳,低声商议着对策。</p>

“梁家主,你看这事儿该如何是好?”张永益眉头紧皱,满脸愁苦之色,无奈地问道。</p>

“我看今日之事,若是我们凑不出这一千万两白银,是决然不可能从这里平安出去的。”梁文炳缓缓地摇了摇头,眼神中透着一丝无奈与忧虑,沉重地说道。</p>

“这可是一千万两啊。”申氏家主申世光长叹一声,满脸苦相地说道,“我们就算掏干净家底,怕也难以凑齐啊。”</p>

“行啦,申兄,这也没有外人,你就别在我们面前哭穷了,你们山陕商会哪一个不是身价千万,”吴氏家主吴天权隔着人群对申世光调侃道,“我们还是赶紧想想怎么凑钱才是正事儿。”</p>

“其实国债这个东西,本质上确实是个好东西,”梁文炳沉思片刻,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们大家买了国债,也不见得就是坏事……”</p>

“是,这国债本身并非坏事,若只是单纯地谈论国债这事儿,我自是愿意购买的,”申世光左右警惕地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神色凝重地说道,“可如今是什么情况?我大明朝的帝都都已被人攻陷,这南方的半壁江山又能支撑几日?若是到了那山河破碎、改朝换代之时,我们的钱岂不是如同打水漂一般,白白扔掉了?”</p>

“我倒是觉得不必如此悲观。”梁文炳坚定地摇了摇头,眼神中闪烁着一丝希望的光芒,“能想出这个主意的,必然是个高人。而看今日的崇祯帝,已非往日那般消沉、彷徨的君王,说不定他真能重整河山,再造大明的辉煌呢……”</p>

“我也是比较看好这位皇帝,”吴天权连忙附和道,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期待与信任。</p>

“我可没你们的眼光。”张永益无奈地摇了摇头,满脸的怀疑与担忧。</p>

“不如这样吧。”梁文炳略作思索后,毅然决然地说道,“我这次出资一百万两,购买国债,剩下的你们看看如何分配,如何?”</p>

“这……”张永益眉头皱得更紧了,面露难色地说道。</p>

“既然梁兄如此看好崇祯帝,我相信梁兄的眼光,那我也跟着买一百万两的国债!”吴天权面带微笑,爽快地说道。</p>

梁文炳听闻吴天权的话,不禁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吴家在商界算是后起之秀,能有如今这般规模,全归功于现今的家主吴天权。梁文炳之所以决定购买如此多的国债,一来是因为他家底确实颇为丰厚,这些钱即便收不回来,也不至于动摇其家族根基;二来是通过今日与崇祯帝的接触,他敏锐地察觉到崇祯帝身上有着成事的气度与不凡的手段。</p>

可以想象,一旦崇祯帝能够重整山河,那他梁家在皇帝最为困难的时刻伸出了援手,崇祯帝又怎会将其遗忘?到那个时候,不管崇祯帝是否会提升商人的地位,至少他梁氏家族在大明朝的地位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p>

届时,梁氏一族在商业群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必然会如日中天,水涨船高。在商业谈判中,他们将拥有更强大的议价能力;在行业协会等场合里,他们的话语也将更具分量,一言九鼎。</p>

想来那吴氏也是如同他一般,看透了这背后的利害关系与潜在机遇。如此看来,吴氏在吴天权的手中崛起,确实是实至名归啊。看来今后要与这位吴氏家主多多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借鉴才是。</p>

“既然吴兄有此意愿,那我们就带个头吧。”梁文炳笑着对吴天权说道,眼神中流露出几分赞赏与惺惺相惜。</p>

“梁公乃是前辈,天权愿附骥尾。”吴天权拱手行礼,恭敬地说道。</p>

“二位真的要买如此多的国债?”张永益见梁文炳和吴天权三言两语就确定了出资额度,不禁有些吃惊地问道,“你们真的以为这朝廷……”</p>

“张兄慎言,”梁文炳赶忙伸手制止张永益继续说下去,神色严肃地说道,“不管如何,我们都是大明的子民,为国出点力,那是分内之事,义不容辞!”</p>

“正是!”吴天权在一旁正气凛然地说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等商人此时若不出手相助,更待何时?更何况这国债对我等而言,有利无害,为何不买呢?”</p>

“这……”吴天权的话让一众盐商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们心中权衡着利弊,思索着未来的局势与家族的命运。</p>

有了梁文炳和吴天权的带头示范,这国债售卖的事情很快便顺利地继续了下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一千万两的国债额度不但很快售罄,还额外增加了二百万两的额度。</p>

“这梁文炳、吴天权倒是个有见地的。”崇祯听完了王婉儿的汇报后,微微沉吟了片刻,缓缓说道,“今后你可以多跟他俩走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