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1 / 2)

原来左边并不只是嘉湖书院的学子,还有清水书院的。</p>

读书人逛灯会,自然是要猜灯谜的,清水书院几位学子如之前的宋英与林文轩一样,比试起猜灯谜,边猜还边相互恭维。</p>

左边这五人路过听见了,哄堂大笑,嘲笑他们是井底之蛙,这点学识浅薄也要拿出来称赞,真是笑掉大牙。</p>

闻言,清水书院的学子自然生气,但见五人都穿着澜衫,是有功名之人,便不敢造次,只是很软地回了一句,元宵的灯谜本就是雅俗共赏,刚识字的学童都能凑趣玩一玩,图的就是一乐。朋友之间相互恭维,为的也是节日欢乐。</p>

但五人对他们的解释很不屑,依旧嘲笑他们,这么简单的灯谜都猜不出来,还考什么功名,应该早些回家种地。</p>

最后,还说清水县果然是穷乡僻壤,连如此简单的灯谜也值得称道,不值得多待。</p>

原来这五人并非锦川本地人,而是闵地一带的,他们五人去年考过院试成为秀才,游学至此。</p>

这羞辱的不止是那几位清水书院的学子,而是整个锦川的读书人。</p>

围观人群里的读书人自然不干了,呼朋唤友,很快就把清水县两大书院的学子聚集过来,与这五人展开比试。</p>

这五位不愧是年纪轻轻就能考上秀才的人,到目前为止,到目前为止的灯谜,连那位年纪最小的秀才都没难住,而且几乎都是不假思索。</p>

反观清水县的学子,就没那么流利了,有些灯谜得思考许久,才有人出来写答案。</p>

所幸虽磕磕绊绊,到底都猜对了,没有输。</p>

下方,金满楼的东家又一次念出了谜面,“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p>

右边那位年纪最小的秀才飞快写出了答案,而左边清水县的学子,在短暂的低语之后,竟然没有人上前写答案。</p>

宋英也思索起来,但她的经验还是太少了,这个字谜完全不符合她总结的字谜规则,她完全没有思路。</p>

那位年纪最小的圆脸秀才不知从哪里摸出把折扇,在手心敲了敲,故作惊讶道:“这么简单的灯谜,你们不会猜不出来了吧?这在我们泉州府,连黄齿小儿都能猜出来。”</p>

清水县的一众学子的脸面顿时憋成了猪肝色,闵地虽然文风鼎盛,远胜锦川,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猜出这么难的灯谜。</p>

但是,他们即便拉出事实来反驳,也依旧落了下风,因为现在对面猜出来了,而他们没有。</p>

五人中一个长得十分斯文俊秀的年轻人重重哼了一声,道:“一群两脚书橱,也就只能在大字都不识一个的乡巴佬面前得瑟得瑟!”</p>

不知是不是宋英的错觉,她觉得清水书院的不少学子面色都变得很微妙,不少人似乎都不经意看了看站在前方的申永辉。</p>

围观人群本只是看个热闹,虽然心里更希望清水县的学子能获胜,但不获胜也没什么,毕竟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里面又没有自家孩子。</p>

但这年轻人的最后一句,分明连他们也在骂,有人气愤道:“什么乡巴佬,这会儿那些乡村人都回去了,我们可都是城里人!”</p>

“噗呲!”</p>

“哈哈哈……”</p>

有三位秀才笑得前合后仰,案几前书写答案的圆脸秀才努力绷着脸,眼底却是满满的讥笑。</p>

不少百姓都面露不解,不知道那人的话有哪里不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