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知否25.盛家的剧情会员加更</p>
何为文人风骨?那是世代相传而又源源不息的高尚品格,宁折不弯的气质,不攀附、不依附的精神,上不谄媚君主,下不欺压百姓,我们北宋推崇的是儒家的温和谦恭,礼仪有度,实则真正的风骨,不分文武,无论贵贱,亦无关生死,是宁死不屈的,不迎合,独立自主。</p>
路人甲:" 众所周知,大宋朝是一直往“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条路上在走,文官集团更强势,皇权处于弱势,强大的文官集团有权利决定皇帝的后宫,皇子的生母,甚至决定下一任帝王的归属,这宋王朝以内安为主的基本国策,以及重文轻武的思想,使得他们更加依赖与士大夫阶层共治天下,然鹅,当今的官家和这些雨后春笋涌现出来的文官集团忘记了,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朝,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大宋朝每年向辽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而辽兴宗掌权以来,“助军旅之费”涨到银二十万两。换句话说辽宋和平是靠着‘兄弟盟约’和每年的上贡换来的,宋朝文官集团得以掌握权力的经济因素 ,掌控军队,等同于掌控这个皇朝的命脉。辽国的军权和经济则不同于大宋,军队最高指挥官是辽兴宗。下设北、南枢密院。北枢密院为最高军事行政机构,由契丹人主管;南枢密院也称为汉人枢密院,掌握汉人以及其他各族兵马事务,这是萧太后当年完善的制度,一直延用至今。契丹人善于骑射,平时放牧渔猎,这样既是生产经济活动,也是军事练习,辽朝实行全民皆兵,当有战争时契丹部族就可很快集合成军。虽然平时保持二十万至三十万人的军队,战时可动员160余万人参与战事,这是北宋远远不能及的,日前,辽兴宗忽然被引诱着羡慕起宋朝的‘父死子继制度’,有了士大夫阶层共治天下的奇葩想法,当时的倾城公主率领北枢密院臣僚联合斩杀汉臣属官十数人,总算遏制住这种仿宋的歪风邪气。"</p>
“为啥这么说啊,父死子继天经地义啊,契丹人所谓的兄终弟及的轮换制度才更奇怪吧。”</p>
众人:" 就是啊,那个说书先生,你解释清楚啊,老少爷们可是花了半钱银子来商业街听书的,你可不能敷衍。"</p>
路人甲:" 这个好说,皇位的继承,一直讲究嫡长子继承制。这宋太祖当年可是利用黄袍加身,最后霸占了皇帝的位置,他害怕自己的后代也会遭受了一样的待遇,有了重文轻武的思想,提出皇权与士大夫阶层共治天下,可是,最终这位宋太祖他死得不明不白,他的弟弟大权在握撇开太子,直接登基为帝,这么看,辽兴宗提出的效仿中原大宋皇朝‘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就是个笑话,反而变着法子稳固了皇太弟继承的合理性。"</p>
众人:" 哦豁,竟是如此,竟是如此啊!"</p>
众多老少爷们一片哗然,这一幕发生在‘辽国商业一条街’的茶楼里,自从宫门惊变,辽宋对峙以来,商业街的生意下降许多,这对于指望这条商业街下金蛋的耶律涅鲁古 世子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秦国王府手下两大商队横穿西夏,坐船前往海外,几次面临船毁人亡,其中付出的人力资源不计其数,这才有了‘辽国商业一条街’的形成,要是稀有货品卖不出去,他怎么养手下这些私兵,怎么研发最新的军备,怎么去西夏弄到最好的名驹,眼看辽兴宗身体油尽灯枯,皇太弟一派打算扩军,这一切需要大量的银钱支撑。眼看事情越来越糟糕,整条街都蒙上了一层阴翳,百姓们过的提心吊胆的,这种情况契丹骑兵也神经紧绷,生怕出了事,世子一个想不开去抢钱,进而遭到大宋驱逐可全完了。倾城脸上也并没有露出任何不安的神色,眨了眨眼,将眼里凉薄的情绪收起来,换成一副温顺柔软的神情,满眼信赖的望着愚兄,她的声音轻轻柔柔的,听起来非常舒适,令人心旷神怡。</p>
菟丝花倾城:" 奇物营手下有几个会说书的,说一些皇宫秘闻,文臣世家的后宅阴司,最后再说一些有利于我们的消息,招揽的客人的同时,又能掌控舆论,何乐而不为,哥哥,你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能继承皇位的只会是作为契丹第一勇士的哥哥。"</p>
她并不想父王和愚兄按照历史的那样死的凄惨,耶律洪基还是留在大宋作为兄弟国盟约的‘吉祥物’吧。</p>
耶律涅鲁古:" 妹妹说得有道理,那些道貌岸然的世家秘闻,老百姓不敢说,可是,我们契丹人可不受大宋律法管辖,这很可以,嘿嘿……还是妹妹聪明。哼,什么玩意儿都敢欺负到妹妹头上来,看不起谁啊,这次让那些士大夫丢尽文人风骨。"</p>
于是兄妹密谈的结果,有了人满为患的茶楼说书,说书人妙语横生,吐字如珠,敢说敢言,那些别人不敢说的世家秘辛,皇家阴司,他们张口就来,负责巡逻的禁军在请示了上级之后,得到一个‘随他去’的答案,于是,茶楼里日日高朋满座,全是来听八卦的纨绔子弟和各府派来打探消息的小厮,商业街的美食业因此得以复舒,其他店铺也是客人不断,真是可喜可贺。</p>
宋仁宗:"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