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p>
深秋的风带着丝丝凉意,吹过京城的宫殿,金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为这座宏伟的建筑增添了一抹肃穆的色彩。柴赢登基已有数日,新朝初立,万象更新。</p>
宫殿之内,群臣齐聚。柴赢高坐于皇位之上,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冕旒,眼神中透露出威严,柴赢微微扫视下方群臣,心中思索着大秦的未来。</p>
柴赢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今日,我大秦新朝初立,众爱卿皆为国家之栋梁,然礼部、户部、礼部皆有空缺,朕特册封李辕为户部尚书,崔文和为吏部尚书,崔玉为礼部尚书,望三位爱卿不负朕望,为大秦之繁荣尽心尽力。”</p>
柴赢话音一落,群臣看着有些眼生的李辕三人走出,眼中尽是羡慕之色。</p>
李辕,身为陇右李氏家主,身姿挺拔,面容坚毅,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沉稳与自信,微微昂首,坦然地接受着众人的目光。崔文和,作为柴赢的谋士,面容清瘦,眼神灵动,此刻脸上带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崔玉,年轻的面庞上洋溢着兴奋与激动,只是眼神中还有些许青涩。</p>
李辕、崔文和、崔玉三人立刻抱拳齐声高呼:“臣等谢陛下隆恩,必当竭尽全力,为陛下效命,为大秦之繁荣富强贡献毕生之力。”</p>
柴赢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三位爱卿平身,朕相信,有你们辅佐,大秦必将在这乱世之中崛起。”</p>
此刻,新晋户部尚书李辕、吏部尚书崔文和、礼部尚书崔玉站在群臣前列,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三人身着崭新的官服,光彩照人,引得群臣羡慕不已。</p>
群臣中,许多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p>
“这三人是何来头?怎的突然就被陛下封为尚书之职?”一位大臣微微皱着眉头,小声嘀咕着。</p>
“那户部尚书李辕乃是陇右李氏家主,听闻有从龙之功,早早投靠了陛下,现在一步登天,当然得封尚书了。”另一位大臣回应道,眼神中流露出满满的羡慕之色。</p>
“这崔文和是陛下的谋士,如今得此高位,倒也在情理之中。只是那崔玉,年纪轻轻,就位居礼部尚书,这是不是有些不妥。”又有大臣发表着自己的看法。</p>
“嘘!你找死不成,你不知道那崔玉乃是崔尚书令的子侄?崔尚书令支持陛下登基,这崔玉当然也沾光了。”旁边大臣连忙低声提醒。</p>
“哦,原来如此,我还真不知道,多谢大人提醒…”</p>
众人的目光在李辕三人身上来回扫视,有羡慕,有嫉妒,也有疑虑。</p>
就在一众大臣议论纷纷之际,工部尚书范历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此三位大人来历不明,骤然身居高位,恐难服众。”范历的脸上浮现不满和担忧之色。</p>
柴赢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崔尚书,众爱卿,李辕乃陇右李氏家主,有济世之才。崔文和乃朕之谋士,多谋善断,崔玉则年轻有为,朕相信他们必能为大秦之繁荣尽心尽力。”</p>
李辕率先拱手恭敬开口道:“陛下圣明,臣必当竭尽全力,为陛下效命,为大秦之繁荣富强贡献毕生之力。”李辕的声音沉稳有力。</p>
崔文和也紧跟着拱手道:“陛下信任,臣定不负所托。”崔文和的眼神中充满了忠诚与决心。</p>
崔玉有些紧张的拱手道:“陛下,臣年少轻狂,若有不足之处,还望陛下及各位大人多多指点。”崔玉的脸上露出诚恳的表情。</p>
群臣面面相觑,虽心中仍有疑虑,但也不敢再多言。</p>
封赏完毕,柴赢将话题引向征伐杨镇及其他反叛建国的藩王之事。</p>
“如今天下局势,是先征讨杨镇,还是其他反叛的藩王?诸位大臣有何意见?”柴赢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大殿中回荡。</p>
群臣闻言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p>
尚书令崔易率先站出,拱手道:“陛下,杨镇逆贼挟持幼帝,重建大胤,实乃罪大恶极,当务之急应先征讨杨镇,解救幼帝,继承大统,以正天下,杨镇势力虽不容小觑,但我大秦新立,士气正旺,若派遣精兵强将,必能一举击败杨镇。”</p>
吏部尚书崔文和微微皱眉,随后开口道:“陛下,臣以为不可操之过急,杨镇虽恶,但其他反叛的藩王亦不可不防,出兵之时,需考虑其他反叛建国之藩王,若我大秦全力征伐杨镇,恐其他藩王趁机联合作乱,臣以为当制定周全之策,再行出击,以确保我大秦之安全。”</p>
李辕也站出来道:“陛下,杨镇逆贼罪不可赦,我大秦当派遣精兵强将,直取杨镇所在之地,臣以陇右李氏之力,可为大军筹备部分粮草辎重,确保大军无后顾之忧。”李辕的眼神中透露出果断与担当。</p>
兵部尚书李弥则一脸严肃,大声道:“陛下,兵者,国之大事也,其他反叛藩王与杨镇皆为大患,不可轻视,臣以为,当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先对其进行威慑,若有不从者,再出兵征讨。”</p>
工部尚书范历见状连忙道:“陛下,臣以为战争并非唯一之策,大秦当以仁德治国,可派遣使者前往杨镇和诸位藩王之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其归降,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上之策。”</p>
柴赢闻言默不作声,对几人的提议没有表示,目光扫过群臣,接着询问道:其他爱卿可还有建议?”</p>
就在此时,谢司马站出一步,其面容沉静,眼神深邃。</p>
“陛下,臣有一言,如今岭南之地,镇南公还在与异族交战,我大秦当先解决外患,再图内忧,若放任异族侵扰,镇南公恐怕独木难支,边疆不稳,百姓受苦。”</p>
此言一出,群臣皆惊。柴赢微微抬眼看向谢司马,开口道:“俗话说攘外须安内,但朕认为谢爱卿所言有理,在朕看来,杨镇与一众藩王不过皮藓之疾,而胡人和异族才是我大秦的心头大患…”</p>
柴赢猛然站起身来,接着道:“朕决定了,分兵而行,白起勇猛善战,封白起为征西元帅,领军征讨杨镇,朕御驾亲征异族,以彰显吾大秦之威严,至于藩王,则暂不做理会,待解决杨镇与异族之患后,再图藩王。”</p>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更何况陛下万金之躯,怎可亲临险境…”</p>
群臣听闻,再次陷入议论之中。一些大臣面露担忧之色,认为分兵太过冒险,连声劝诫,而另一些大臣则认为此乃当下最佳之策。</p>
“不必再劝,朕意已决,朕马背起家,又不是那深宫里养尊处优之辈,这些年南征北战不知多少里,区区异族,能耐朕如何?”柴赢摆手,直接挡下群臣的劝诫。</p>
谢司马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陛下,老臣以为分兵之策可行,白起将军乃我大秦猛将,必能击败杨镇,陛下御驾亲征异族,可鼓舞士气,稳定边疆,但在分兵之时,需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各方协调一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