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2 / 2)

“爹你放心,我怎么可能不懂你?”</p>

父子二人,又是回归原样,只不过,身旁多了个司马迁,</p>

刘据似闲聊般开口,</p>

“父皇,本来,大宛劫掠汉军,孩儿还没下定决心开战,大宛距离太远,未免劳民伤财,</p>

自博望侯通西域以来,大汉与西域交好,贸然动兵,是割百邦之交....</p>

您与孩儿说得话,孩儿现在还记得,国当威远,不许任何一个汉人受欺辱,</p>

孩儿是听您的话,这才下定了决心啊。</p>

父皇,大宛之战,如果没有您,是不可能成的。”</p>

司马迁草草喝了口鱼汤,赶紧放在一旁,又运笔如飞的刻了起来,</p>

用余光瞄了眼司马迁,刘彻暗自点头,</p>

故作严肃道,</p>

“熊儿,爹立了首功不假,但爹的本意不是这个,爹是要汉人自强,</p>

大宛算什么?就像你说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大宛恃远,就敢为所欲为,这次就该打!而且是要狠狠的打!”</p>

刘据真诚道,</p>

“是,父皇。”</p>

父子二人,一问一答,在这演上戏了,虽然说,哪怕刘彻不说,刘据也是铁了心的要打,但刘据还是甘心把这个功劳算到便宜老爹头上,</p>

只要他能高兴就行。</p>

从父子角度而言,刘据对刘彻,还是有些愧疚,</p>

刘据这个当儿子的,比谁都清楚便宜,老爹是一最骄傲的人,他能给自己禅位,将心比心的想,应是下了很大的心理建设,</p>

所以,能在这点事上找补找补,刘据还是很愿意的。</p>

而此时,</p>

刘彻、刘据、司马迁所作的事,是又一潜规则,可以称之为“互相抬轿”。</p>

这种格局,必须要有掌握大权的两人及两人以上在场,但人数不宜过多,并且,一定要有史官,或是类似于史官的人,他的作用是,把这些话给记下来,</p>

试想一下,在史书上,对某些君臣,或臣子与臣子间的对话,能写上整整两三篇,更有国语一书,记载的全是各国君臣内部的对话,</p>

(/61936/61936145/15681465.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