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许昌沦陷(1 / 2)

沽名钓誉的汤恩伯在战前向俞城发报时,对日军多次使用了“突围”的字眼。</p>

确实,日军的确是在突围,只不过是突入重围。</p>

攻克郑州后,日军第37师团置王仲廉的北路兵团(由精锐第13军、第85军)于不顾,主力当即南下,不到五个小时,就攻下了平汉铁路重镇新郑。</p>

直到此时,汤恩伯还在幻想.</p>

他向俞城谎报军情,说道:“绝以有利钳形态势,包围由中牟及邙山头方面进犯之敌于许昌、襄城、禹县、密县之间地区而歼灭之。”</p>

但是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一个狠狠的耳光。</p>

不到5天时间,尉氏、洧川、荥阳、广武、汜水、塔山、万山接连失守。</p>

随后日军又用1天时间攻下密县。</p>

不仅如此,癫狂的鬼子第110师团不顾疲劳和饥饿,竟一举击溃了廖运周的110师,110师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代理师长亦被日军俘虏。</p>

廖运周虽率领残部坚决抵抗,但日军很快又将其击败。</p>

整个汤恩伯兵团几乎是一触即溃。</p>

不过就在这时,从中牟撤下来的刘昌义部,却凭借一个残兵师阻挡了鬼子37师团整整一天。</p>

此时的刘昌义心如刀割,自新郑至许昌平汉路沿线,到处都是中央军丢弃的武器装备。</p>

有的他们见都没见过。</p>

就连平日里要都要不来的75mm野炮,此时竟被随意地丢弃在路旁。</p>

暂编27师已经被萧劲带走,此时他的身边只有特务连、作战营、军官队和刚刚收编的一支溃兵,满打满算加在一起才区区500余人。</p>

刘昌义看着眼前的残兵心中一阵恍然,他真想大喊一句,杀敌报国,但是他又能去哪呢?</p>

侍从参谋陈正风道:“军座,29师吕师长就在许昌,不如我们去许昌?”</p>

新招募的溃兵连连长也说道:“军座,许昌也守不住,干脆我们让吕师长带着部队去密县一带打游击,娘的,这帮中央军的长官真不是个玩意儿。”</p>

刘昌义当即道:“不行,军人守土有责,怎能轻易放弃阵地,我们要走了,许昌的老百姓怎么办?”</p>

他顿了顿又说道:“走,我们去许昌,死守许昌。”</p>

吕公良虽是黄埔毕业,但麾下的29师却被称为“国军装备最差之部队”</p>

他全师只有3000人,全师唯一的重火力就是在赶往许昌的路上捡的75mm野战炮。</p>

但汤恩伯偏偏却只让这3000人死守重镇许昌。</p>

按照他的说法,一旦吕公良将鬼子的37、62师团死死地缠住,那么他远在登封、密县的精锐将会立即迂回至长葛一带,与李仙洲的南部集团对日军形成包围态势。</p>

他也不想想,仅凭一个新编的杂牌师,如何能守得住许昌?</p>

这汤恩伯喜欢游走观望的老毛病又犯了,可惜豫中却没有个李宗仁能治得了他。</p>

新编第29师师长吕公良进行了决死抵抗,守城作战异常惨烈,日军拥有飞机、大炮、坦克等重武器,而华夏军队只能用血肉之躯与敌抗争。</p>

三千对八万。</p>

最终,日军用坦克撞开南门,鬼子旋即发起决死冲锋,许昌城破。</p>

新编第29师,自师长吕公良以下,全部壮烈殉国。</p>

然而,此战虽然29师战败,但他们表现出的英勇气概却让鬼子深深折服。</p>

后来,据日军第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的日记中记载:...得悉该部为吕公良中将在内的司令部。因战时匆忙,未能郑重掩埋敌将遗体,并树立标志,身为武士,不胜惭愧。</p>

同时在此战中大放异彩的,还有刘昌义的残兵部队,他们在颖桥镇突击了正在集结准备攻城的鬼子63旅团,63旅团被打的措手不及。</p>

刘昌义部趁机毙伤鬼子300余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