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民可载舟(1 / 2)

绝色生骄 沙漠 1895 字 16天前

山阴城兵难堪重用,好在第三日正午时分,傅文君已经领着归云庄男女老少全都进了城。</p>

归云庄同样也有三百来名老兵,一部分早就调到县衙成了差役,剩下的也都被傅文君尽数带来。</p>

虽然同样都是当兵的,但城兵和这些铁马营的老兵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p>

即使被削去了军人的身份,这些年也一直过着耕种的日子,但所有老兵都没有放松训练。</p>

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战斗技巧,远不是城兵能相提并论。</p>

而且傅文君同时带来了北边探子飞鸽传来的情报。</p>

呼衍天都离开云中城后,确实是一路向南急行军。</p>

而且每名骑兵配了两匹战马,日夜兼程,轮换使用。</p>

除了极短的睡眠时间,骑兵吃东西都是要在马背上。</p>

一切都表明,呼衍天都确实是领兵长途奔袭,希望以最短的时间抵达目标,打一个措手不及。</p>

魏长乐也更加确定,呼衍天都的攻击目标,确实是山阴城,自己的判断并无错误。</p>

这一日同样又有几千人撤走,反倒是不良窟那几千难民撤离的却寥寥无几。</p>

当年从云州逃难到山阴,生活艰苦,人如草芥。</p>

大家似乎也不愿意再继续流浪,也都想明白,无论逃到哪里,依然是生不如死。</p>

不过魏长乐留下来守城的消息也同样在城中传开。</p>

如果说一开始大家得知塔靼人即将杀来,都是惊恐万分,仓皇撤走,等知道魏知县要留下来亲自守卫山阴城,城中的慌乱渐渐消弭不少。</p>

大家看到县衙组织人手向城中运送木石备战,一些本来要撤离的人开始犹豫起来。</p>

山阴是故土,家在这里,不到万不得已,谁又愿意离开家乡在外流落。</p>

云州难民无家可归,在山阴的悲惨生活大家都是看在眼里。</p>

离开山阴,逃到他乡,那么结果就像不良窟的难民一样。</p>

所以撤离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到天黑的时候,已经只有零星的人离开。</p>

山阴三姓,侯家率先全族逃走,谭家虽然也撤离了不少人,运走了不少财物,但谭林却并无离开。</p>

甘家也撤走了妇孺,除了派出几名男丁照顾,族中大部分男丁却都是留了下来。</p>

而且傅文君入城之后,甘修儒亲自带人送来十几车粮食,以供军用。</p>

蒋韫也是天黑后从城外赶回来,禀报城外村落的情况。</p>

县衙派出的吏员们动员村民撤离,将能带的东西全都带上,不能带的俱都毁去,绝不给塔靼人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p>

村民们也都是就近找寻山头,躲到山上去。</p>

魏长乐听过蒋韫的禀报,心情略感轻松。</p>

虽然做了守城的决定,但他心中却是承受着极大的压力。</p>

即使再乐观的人,也知道面对塔靼六千骑兵,守住一座县城的难度到底有多大。</p>

特别是不少百姓得知魏知县留下守城之后,也都不再撤离。</p>

这些人是因为受到魏长乐的影响而留下,魏长乐心中知道,如果守不住城,这些百姓惨死在塔靼兵的马刀之下,自己确实需要承担一些责任。</p>

城兵和铁马老兵加起来有六百来人,以六百对六千,力量实在很悬殊。</p>

天黑之后,魏长乐刚听完蒋韫的禀报,便有人过来禀报,县衙外聚集了大批男丁,请见县令大人。</p>

魏长乐来到衙门前,只见大门前黑压压一片,竟是聚集了一大群人,少说也有五六百之众。</p>

魏长乐扫视众人,正自奇怪,却见从人群中快步上前一人,向魏长乐拱手道:“大人,您可还记得小人?”</p>

那人抬起头,一脸笑容看着魏长乐。</p>

夜色之下,魏长乐看的不是很清楚,但感觉面孔有些熟悉。</p>

那人抬起右手,向前伸出。</p>

“夏三指?”魏长乐脱口而出,“是你?”</p>

那人惊喜道:“大人还记得草民?”</p>

这人竟赫然是魏长乐在龙背山救出的矿丁夏三指。</p>

魏长乐记得清楚,此人采矿的时候,被砸断两根手指,右手只剩下三根手指,所以被人称呼夏三指。</p>

“可给你妻儿买了新衣裳?”魏长乐笑道。</p>

夏三指连连点头,“买了,一回来就买了。他们知道是大人救了我,还给了工钱,都是感激不尽。”</p>

“我记得你说过,回来之后要请我去你家吃包子。”魏长乐哈哈笑道:“你可是说过,你老婆包的包子,皮薄馅厚,那香味馋人得很。”</p>

此言一出,一群人都是哈哈笑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