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安排新军抓紧时间进行战后总结和休整以外,还有个大事要尽快处理。
此次新军出战,在战场上和战后累积阵亡的将士接近三百。这其中还有近二十名连排级军官,这些人的身亡可把朱由检给心疼坏了,这可都是未来中高级军官的好苗子,一下子阵亡了这么多损失太大了。必须要将这些人的生后事办好,而且还得落到实处,不然以后谁还会为自己死战?
“太师、此次清军入寇,有不少将士死于王事,这些人的生后事必须给办好。除了朝廷既定的烧埋抚恤银以外,朕还决定凡是此次参与抗虏而身故的将士,都将其骨殖安葬在朕陵寝旁边的山上,如此这些为国死战的忠勇之士也好安魂落魄。”周延儒身兼着礼部尚书,让他去办这事也算是专业对口。
“配享帝陵?陛下、如此哀荣怕是龙恩太重,国朝自立国以来可无此先例,有违祖制啊。”大明朝就没有什么人能在帝陵附近安葬,皇帝大嘴一张要让这么多人进帝陵,周延儒出于本能的表示了不同意见。再说、一下子进这么多人,岂不是在增加礼部和工部的工作量?
“太师、如今国朝危若累卵,能为国效死的人越来越少,朕此举是为了鼓舞将士们为国死战。除了死于王事的将士们以外,若是有文臣在这次抗虏之战中死节,同样入帝陵安葬!朕百年后有这些忠勇死节的文武忠魂陪着,也是幸事。”帝陵那么大,找个地方安葬阵亡将士又不是什么难事。眼下财政困顿,用这办法安军心既省钱,效果又好,怎么能不用?反正修帝陵的人自皇帝登基以来,就一直在那边干活,他们闲着也是闲着,索性就多干点活。
“陛下、臣能理解此举的苦心。可言官们怕是会对此事说三道四!”凡是有争议的事,就有言官搞事情。这帮子人就像是搅屎棍,哪儿都想搅合一下。周延儒见皇帝已经下了大决心,于是赶紧话风一转,将言官们拿出来当挡箭牌。以言官们的尿性,他们不可能不掺和这事。
“这事那个言官要是有意见,朕就将他征进将校堂,让他们也体验一下为国死战的艰难。太傅你把朕说的这话给言官们如实带过去,朕倒要看看他们到底有没有为国尽忠的决心。”
还就不信收拾不了一帮只会搅浑水的言官了,如今的朱由检可是有了一些底气和依仗的,不再是光杆司令。
吓唬了一下周延儒后,朱由检继续说道:“除了让阵亡将士们入帝陵安葬享哀荣以外,他们的眷属安顿也需要一个妥善的办法。朕是这样想的,仿效府军前卫的幼军营,新建一个勇卫营幼军营。凡是此次抗虏阵亡的将士遗孤,皆入勇卫营幼军营,他们的军饷与其身故的父辈同例。若是没有子嗣,着由兵部和户部查找,由其宗族子弟顶门入户以延其血脉。在幼军年满十八岁之前,其军饷俸禄皆由阵亡将士的父母和妻子领用。”
除了精神上的抚恤以外,还得有物质上的行动。本来朱由检的想法是给阵亡将士的父母和妻子每月发抚恤金,但仔细一琢磨之后发现这事操作起来相当困难。发着发着地方衙门就会把这事弄得乌烟瘴气,很有可能这笔钱根本到不了军属们的手中。所以才想了个新建幼军营的办法,这样一来容易掌控。
建幼军营,一方面可以将发钱的事集中到御马监的手中,自己也好监督。另外这些遗孤们入了幼军营,还可以好好培养和教育,等他们长大了能顶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