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那番讨论,徐鼎臣真的可以说是胸有成竹。</p>
略一整理思路,徐鼎臣微微吸一口气,便侃侃而谈,稚嫩的童音,在皇城诸多宫殿之间回荡,只是一开口,便让无数人脸色变幻,对这个小孩童,有了全新的认识。</p>
“余尝谓尧舜之道,中而已矣。见而知之者,此道也;闻而知之者,亦此道也。乐之者,此道也,而述之者,亦此道也。道岂二乎哉?孟子曰:有尧舜至于汤,五百有岁。岁禹、翱陶,则见而知之者。同时而同道也。若汤,则闻而知之者。时不同而道同也。盖当时尧授舜,舜授禹,三圣人相授而守一道。观其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妙,禹固受之……”</p>
这!</p>
说得好啊!</p>
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更难得的居然还能引经据典,把典籍中的那些记载,运用得极其灵活巧妙。</p>
这,真的是一个孩子能想出来的东西?!</p>
一言既出,满场皆惊。</p>
就连朱元璋也露出明显的惊讶之色,本以为这徐鼎臣只是未来大明的股肱之臣,但现在看来,莫非是自己看走了眼,他明明现在就已经拥有了济世安邦之才啊!</p>
这番话,虽然也只是纸上谈兵,但说得真是鞭辟入里,条分缕析,一下子就把之前那许多人,全给比了下去,甚至在场这两百多位大明首科的进士,没有一人能及得上。</p>
场面,变得更加安静,唯有徐鼎臣的声音,继续回荡着。</p>
“而翱陶之陈谟,若允迪厥德、身修思永之类,异辞同旨。则翱陶之见知者,可得而论矣。成汤以义制事,以礼制心,而建中于民。又与精一执中之语吻合无间,则汤之闻知者,又可得而论矣。见知者于同时,而闻知者出于异代,此闻与见之所以分,而道则一中也……”</p>
“又言伊尹乐尧舜之道者,本心之有德,而穷达同一致也。《中庸》言祖述尧舜者,道统之有在,而先后同一符也。夫伊尹处于畎亩之中,而心乐尧舜之道,诵其诗,读其书,实其理,嚣嚣自得。而卒能辅成商家之治,以尧舜其君民。则谓乐尧舜之道,信乎其乐矣。夫子有德无泣,而不得行道于当时,乃垂教后世,删《诗》定《书》,正《礼》、《乐》,序《周易》,修《春秋》……其与尧舜之精一执中者,宁有异乎?然则伊尹、孔子之于尧舜,迹虽不同,而道无不同;时虽有异,而道无有异。又安有二哉?”</p>
“合而观之,翱陶之为臣,固不可与禹汤并称,而伊尹之任,亦不可与孔子之集大成者例论。然其初不异也,故曰百世以圣人而不惑。”</p>
至此,徐鼎臣在所有人还没回过神来,听得渐渐入神,意犹未尽的时候,竟然已经把这道题目讲完,再次向皇帝躬身,立在一旁。</p>
咕嘟!</p>
竟然想起了隐晦的悄悄咽口水的声音,那不是因为馋了,而是听得太入迷,失去了对其他器官的控制,才让嘴里的口水积蓄而不自知。</p>
只因,这孩子说得也太好了啊!</p>
在场的都是刻苦多年的读书人,自然能分辨出好坏。</p>
这个徐鼎臣,不但完美解答了圣上提出的问题,言简意赅,绝无半句废话,甚至还不动声色地捧了一下当今圣上,真的是恰到好处,妙到毫巅!</p>
这,就是秦枫秦大人,亲传弟子的实力么?</p>
当真,恐怖如斯!</p>
(/12607/12607068/15905184.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