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皇帝没睡醒,还是我没睡醒(1 / 2)

朱元璋回到宫中。</p>

可是即便已经过了数日,他脑海里却还涌现着淳化县县衙门口,为了报名参军,争先恐后的场景。</p>

打了一辈子仗,朱元璋从未见过如此离奇的场景。</p>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么?</p>

朱元璋回忆起,秦枫的那番讲话,虽然也是声情并茂,极具煽动力,但淳化县的老百姓听了,并没有太过动容,只是议论纷纷,甚至朱元璋都在身边听到了类似“说得这么好,当官的自己怎么不去”这样的话。</p>

但是,秦枫真的一马当先,率先在告示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之后,情况立刻就截然不同了。</p>

这让朱元璋明白了,老百姓并非不明事理,也不是单纯怕死。</p>

有时候,只是一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在作祟罢了。</p>

若国不知有民,那么自然民也就不知有国。</p>

反之,倘若朝廷上下,大小官员,都不顾生死地冲在前面,老百姓烂命一条,又有什么不能誓死跟随的呢?</p>

朱元璋眼前的画面,模糊而清晰。</p>

从秦枫签下自己的名字之后,县衙门口经历了短暂的寂静,随后便是爆发式的轰动。</p>

到底有多少人竞相报名,已经数不清楚了,总之一定会远远超过朝廷此次募兵的数字。</p>

实际上,此次出征日本,兵贵精而不贵多,用朝廷常驻的卫所兵,已经能够满足需要。</p>

之所以兵部发出文书,向附近的各州县再次募兵,目的是征集更有体力和技能优势的青壮年,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才能成为此次远征日本的主力军队。</p>

募兵的数量,其实本就不多。</p>

具体到淳化县,总共也只是百八十人而已。</p>

可是现在报名的数量,据朱元璋目测,没有一万也有八千。</p>

这样一来,从淳化县脱颖而出的,自然是精挑细选的精锐,也正是朝廷募兵的初衷。</p>

可惜……其他州县,恐怕都不会有一个叫秦枫的县令。</p>

朱元璋心中微微感慨,在御书房中沉思许久,吩咐道:“着兵部尚书陈宁,工部尚书单安仁,依次觐见。”</p>

侍奉御前的小太监,迅速把旨意传达下去,自然有专门负责传旨的锦衣卫,找到了这两位大人的府上。</p>

陈宁和单安仁都被吓到了。</p>

好端端地,皇帝召见,是为了什么事?</p>

吉凶未卜啊!</p>

但是自然不敢怠慢,于是便急匆匆地穿了官服,赶到宫中见驾。</p>

朱元璋首先召见的是兵部尚书陈宁。</p>

“臣,兵部尚书陈宁,拜见吾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陈宁战战兢兢,按照最规范的礼仪拜见圣上,心想最近忙着募兵训练的事情,并没有半点行差踏错,到底是什么事这么紧急,都等不到明日早朝?</p>

“陈爱卿。”朱元璋端坐在御书案后,将目光垂落,望着这位年纪老迈的兵部尚书,淡淡道:“募兵伐日之事,筹备得如何了?”</p>

唔,还是为了这个?</p>

陈宁倒是稍稍放心,连忙如实禀报道:“募兵的文书已经发往各州县。按照之前御批的旨意,此次募兵规模较小,并没有惊动太远,只是以应天府为中心,集合了一共七府之地,计划共募集新兵一万人,与原有的卫所兵结合,最快速度整装训练,令其适应水战,尤其是熟悉跨海登陆作战的战斗风格……”</p>

陈宁不是个昏庸的官员,做的都是实事,因此尽管被召见得很仓促,还是奏对自然,将事情说得条分缕析,并没有糊涂不明之处。</p>

“嗯!”朱元璋有些满意地点点头,容色稍霁,这让陈宁也是松了口气。</p>

不过,皇帝既然如此重视这件事,接下来的所有流程,更需要谨慎小心,可不能有分毫马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