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连锁反应(2 / 2)

“老婆,为什么要我传信?”耿俱罗很纳闷,干涉皇家的事,对他来说很为难;作为驸马,有些事是有忌讳的。刘脩不耐烦道:“听我的,没关系的。”

刘脩让耿俱罗出面也是有深意的,从理智的角度分析,耿俱罗开口,刘辩不管答应还是拒绝,反应应该更加自然一些;而不会像自己出面,刘辩的态度就是面对一个竞争对手,说话什么,都猜不透是真是假。

可耿俱罗就不一样了,生意和他没有关系,他传口信,就会让刘辩听出自己的态度;刘脩没有想错,耿俱罗跑了一趟,刘辩同意见李移子,刘辩下午去金墉城,让李移子去那里见面。对于刘脩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可以把自己置身事外,但真要有好处的时候,估计刘辩和李移子都忘不了他。

但是刘脩没猜到的是,甄逸的立场,一直是刘辩非常在意的原因,无他,河北是刘辩最早安定下来的富裕地带,对于抵挡北方外族的入侵至关重要,作为河北最大的商人,甄逸的选择有着太多的便利,也就有着差不多数字的不确定。

而刘辩对于河北也是势在必得,不会永远放任当地的豪强不管;甄逸不表态,迟早要成为对手,刘辩就没必要去谈私交。对于甄宓,在验证了洛神般的美貌以后,刘辩对甄宓这个美女一直敬而远之,只是甄逸父女还在一步步想办法靠近,在刘辩眼里,就显得有点不着调了。

不过看住公孙瓒的份上,刘辩正好想找李移子谈谈,就把地点定在金墉城,这样拒绝起来,最起码气氛不会那么尴尬;为了显示随意,刘辩喊了蔡文姬、蒯冰等人一起,让迎接的诸葛亮有些吃惊,皇上这架势不像是来谈生意的。好在诸葛亮就是一个年少沉稳的人,问都没问原因,就引着众人到了茶室。

大汉豪门子弟的日子并不好过,最典型的就像袁绍袁术兄弟,属于精英的那一种,都不是那种终日走马跑狗的人,却为了事业和继承家业内卷……出身名门,自然会被放大了让社会关注,袁术那些诋毁袁绍圈子的话语,就像出土的竹笋见风就长,让袁绍前期因为成功的低调得分不少。

要是没有刘辩的刻意帮忙,袁术还是会和那一世一样,以惨淡收常现在,不管袁术是学会了低调,还是真的把一切都放下了,世人的目光已经不关注这位后将军了,反而在年轻一代身上。没有别的,这些人在时局稳定以后,会进入官场,再次借助父辈和家族的力量崭露头角。

例如袁术的儿子袁耀,出身袁家的压力,再次让他轮回到父亲昔日被人诟病的日子,即便袁耀懂得如何收敛,人们依旧会把他看作另一个袁术,即便明知道对他有点不公平。还有袁耀的表弟,杨修,天子门生,弘农杨氏的传人,现在虽然整天以一副生意人的样子出现,可是谁都知道,这家伙将来比袁耀将来更让人头疼。

就算是比这两个家伙年长几岁的王粲,出生豪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华让孔融、蔡邕都赞不绝口,可是在仕途上依旧坎坷……总之,大汉的名公子,不好当!

而诸葛家,本来不过是三流士族,别说在大汉排不上号,就是在琅琊郡,连前五也算不上;突然之间,诸葛家受到刘辩重用,叔叔诸葛玄是东莱太守,侄子诸葛瑾吴州青铜使,诸葛亮是刘辩手下的三掌柜,让人看了有种从地上飞跃云端的错觉。

诸葛亮也很不适应,好在诸葛亮是个睿智的人,能看清楚刘辩对自己的安排;金墉城充满了浓浓的求知气氛,不管工匠还是每一家工坊的管事,都在觉得自己正在谱写一个新的篇章,热情和专注的程度让诸葛亮很受感染。

只是刘辩带着一大群人来,破坏了这种气氛;刘辩如今拥有庞大的资本,一旦钱庄做起来,将源源不断的吸收更多的资本涌入刘辩的生意,即便是诸葛亮,下意识中,刘辩也是老板,跟来的蔡文姬那些人,也是类似于门客的人。耿无暇得知耿纪跟着李移子一起来,顿时脸色变了:“这家伙没有去上任?”

刘辩深表同情的看了耿无瑕一眼,无奈说道:“去了,不到十天,就托阳翟长公主出面,把他调回公主府了。你是有多久没回去看看了,连这点事都不知道。”

“还不忙吗?”耿无暇杏目一瞪,转眼变成柔水一汪:“你知道的,我叔叔他们很担心。”

这些丫头没一个简单的,刘辩悻悻然道:“担心什么,担心韦晃到我这里来鸣不平?还是担心我派人去公主府抓人?耿无瑕,不要找借口,耿纪对汉室的忠诚没问题,但是他的思维方式有问题。”

听到这话,耿无暇也为耿纪的前途颇为担忧,这样下去,耿纪弄不好哪天就又被刘辩捉住小辫子了;耿无瑕了解刘辩,看上去人畜无害,实际上是人畜害不了他。蔡文姬若有所思,缓缓的开口:“公主府也需要人手,自家人用起来总是放心一点。”

刘辩纠正道:“蔡姐,你这就错了,耿纪和你的境界不同,你属于循规蹈矩的人,耿纪他是做大事的人,并且糊涂起来不在乎祖宗基业荣华富贵什么,你们的感悟自然也大不相同。”

“可怜的耿纪1蒯冰听刘辩说过好几个专做大事的人,最后无一例外没有什么好下场,想到倒霉的耿纪,蒯冰甚至会偷偷地为蒯祺而窃喜。蔡文姬反而认真地问:“要是耿纪不改变自己,你打算用下去吗?”

“当然,”刘辩毫不犹豫地说:“虽然相比荀彧等人,耿纪差得太远,但是总是能做点事的,我不可能放着不用。”

几个女人晓得刘辩是说给耿无瑕听的,有阳翟长公主刘脩那座大神在后面,刘辩怎么会不卖点面子;诸葛亮和鲁肃会心一笑,刘辩和耿无瑕两人自己都没发现,他们之间说话的口气已经像极了一家人,刘辩是看刘脩的面子,还是看耿无瑕的面子,一时之间还真的不好说,只能姑且听听。

诸葛亮上前一步说:“皇上,要不然让蔡小姐她们去选皮包,我们去后面的铁器坊看看。”

“也好,耿无瑕,你去通知李移子和耿纪等我一会,然后带蔡文姬她们去挑包,一人一个,都记在我的账上。”

兵器坊里,黄月英设计的十连弩已经开始成批生产,陈列室里就放着几把样品,赵云和鲁肃都试了一下,连弩做得很漂亮,射程和连发的速度正合适,赵云笑道:“皇上,黄月英那丫头,这还真是一个宝,连刘子敬都超越了。”

“术业有专攻,刘子敬的长处在打造兵器上面,对于机关这些要差点。”刘辩忽然间就想到了马钧,转头对诸葛亮说:“你看看,能不能改进成五十弩连发的?我正在安排找一个人,等找到了立即给你送过来。”

诸葛亮笑笑:“臣尽力。”

等刘辩回到前面,正看见蔡文姬几个人在开玩笑,也不知道谁说了什么,蔡文姬落落大方,笑不露齿;耿无瑕笑的花枝乱颤,只有蒯冰看上去笑得有些勉强;看见刘辩,蒯冰似乎松了一口气,笑着问:“皇上,有没有男人专门用的包?”

“有?”刘辩微微一愣,他从来也没有评论过自己家的产品,开这样一个工坊,刘辩只是想赚个投机取巧钱,至于工坊怎么发展,刘辩大部分时间没有想过,也不在乎,基本上是交给下面的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