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杰嘴角一翘一翘的,心道跟这群波耶贵族的走狗们打仗,也要玩断粮道,是不是太过分了?
伊凡杰显然想错了,韩牛儿如此做一点都没有错,围困冰雪城的哥萨克骑兵可不是善类。这支骑兵清一色牛角头盔,厚甲重装,保留着源于欧洲的哥萨克雄风。这支由戈尔洛夫统领的骑兵,纵横俄罗斯,为沃尔康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正面交锋,雄壮的哥萨克骑兵,未必会落下风。
西伯利亚的天气一直如此,明明晴朗的天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阴沉一片,昏暗的天空乌云盖顶,青涩的草叶冻得如刀一样锋利。一支庞大的骑兵,从遥远高坡走来,灰色的布甲与天空融为一体。牛角头盔,更展示着这些沙俄勇猛善战的一面,当举起长枪,他们就像一群狂暴的野兽,可以撕裂眼前的一切。
马蹄前进中,迸发着蓬勃的力量,每一次奔驰,都散发着无穷的战意,灰色笼罩全身,奔驰突袭,犹如地狱里的黑暗火焰。沙俄第一次越过叶尼塞河,他们一踏足这片土地,便暴露出主宰天地的野心。
“乌拉乌拉”如野兽般的沙俄,发出粗犷的嘶吼,有的人挥舞着钢刀,绕着城墙奔跑,在他们眼里,这座坚固美丽的城池,不久之后就会成为沃尔康大公爵的私人领地,那些守卫城头的东方人,就是一群没有反抗力的绵羊。伟大的俄罗斯人都是天生的战士,从哥特雄风到哥萨克暴虐,沙俄将疯狂的破坏力演绎的淋漓尽致。现在,上万野兽般的士兵站在冰雪城下,给人带来无穷的压力。
这些俄国人一个个身材魁梧,建状如牛,几乎每个人都蓄着满脸大胡子,长发不修边幅,就像一群大山里冲出来的野人,他们嗜血、狂躁,不畏死亡,可以说晋北军纵横南北,还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对手。姜昆神情严峻的望着城外这些不速之客,从军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些人绝对是强大的对手,小觑这些野蛮人,一定会付出沉重代价的。
冰雪城刚刚修建不久,由于冰雪城位于极北之地,周围人迹罕至,目前看军事用途远远大于商贸用途,所以目前的冰雪城除了驻守城池的晋北军,并没有太多百姓,也就是说,冰雪城的根基太薄弱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稳守城头,冲出城作战,风险太大了。
“传令各部,严格按照守城操典对付这些蛮人,没有本将命令,谁也不准出城”姜昆不想冒险,他的任务就是守住冰雪城,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俄罗斯人显然不愿意给晋北军太长时间,上千骑兵突然跳下战马,人群分开,几十人拖着一条锁链冲上来,锁链正中间拴着一个巨大的铁球,看几十人合力拽动铁球,可以想象这个铁球有多沉重。上千人一起扑了上来,他们呜呜大叫,挥舞手臂,仔细看几乎能看到他们脸上兴奋地表情。
城头上的晋北军战士们一时间有些懵,这些野蛮人难道就想硬生生的用人体攻城么?在原来的印象里,但凡攻城必然是云梯与井栏车再加上弓弩压制,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攻城,否则硬攻,损失一定会很大,更何况没有云梯,想要用攻下一座坚固的城池,那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不过很快晋北军士兵就见识到了对方的手段,只见上千名斯拉夫士兵举起盾牌组成了一顶宽广的防御伞,致使城头火枪瞬间失去作用,在盾牌的保护下,火枪对沙俄造成的伤害屈指可数。由于冰雪城刚刚修建好不久,再加上四周人迹罕至,西伯利亚方面从来没想过冰雪城会在短时间内受到别人的攻击,所以,冰雪城内辎重并不充足,尤其是守城用的滚木、火油、石头和投石机几乎全无,防守大杀器火炮更是一尊都没有,用来守城的弓矢眼下又发挥不了作用,于是几千晋北军士兵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沙俄人呼啸着冲到城门。
来到城门口,姜昆终于明白大铁球有什么作用了,几乎百余人斯拉夫士兵分别站在铁链两端,很快将铁球拉起来,往后一甩,随后众人齐声一吼,猛地抖动铁链,大铁球狠狠地往城门砸去。轰砰刺耳的金属碰撞声,震得耳朵几乎失鸣,站在城头,能清楚的感觉到那种大地崩裂,颤抖不止的感觉,厚重的城门发出痛苦的呻吟。
姜昆脸色剧变,如果前一刻他还有点小觑之心的话,那么现在就只剩下震惊了。说到底,是晋北军对沙俄太缺乏了解了,根本不了解沙俄是如何战斗的,所以一上来,俄国人就用另类的攻城方式给了晋北军一个沉重的教训。一声声巨响还在继续,几乎能清晰地感觉到城门一点点凹陷,一直这样下去,城门早晚会被撞开的。
姜昆看了一眼远处的天空,灰暗的幕布下,沙俄高昂的嘶吼着,随时准备着冲进冰雪城。冰雪城距离西伯利亚城异常遥远,西伯利亚城大军就算以最快的速度赶来,也得一天之后了。最终,姜昆脸上浮现出一丝与年龄不相符的狠辣,“王迪、骆思空,将一般兵马堵到门洞前的大街上,将城中存放的木柴、焦炭全部找来,城门是铁定守不住了,咱们就在门洞附近跟这群蛮子好好打一场,冰雪城乃督师耗费心血所建,不能就这么丢给这群野蛮人。”
“喏”王迪以及骆思空这些人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正是朝气蓬勃想要建功立业的阶段,越是激烈的对抗,他们越是兴奋。在姜昆的命令下,守城士兵放弃了浪费弹药,成批的士兵从甬道走到城下,等待着更为惨烈的巷战。在门洞内,厚重的城门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随时都有可能被砸开,沙俄来的太过突然,这个时候想浇铁水铸死铁门已经不可能,眼看着城门就要不保,许多士兵丢下武器用身体顶在大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