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谣言(1)</p>
自从林又静懂事之后,她就很少再羡慕别人。</p>
她从小就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度过童年时期之后,她回顾自己的过去,从书里知道这个叫早熟。并且各种各样的心理学研究都说,早熟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她一直不敢苟同。她知道她的家庭和许多人有区别,但是她不认为自己的早熟是因为受到家庭影响。</p>
她与众不同应该是天生的才对。</p>
她小学的时候随大流读了许多儿童读物,尤其是《淘气包马小跳》和《笑猫日记》系列,那时候几乎是人手一本。不过,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让她不屑于去买这些书,她看这些书,去图书角拿,同学朋友送给她看,可她从来不买。六年级的时候,她就开始看张爱玲了。</p>
比起儿童读物,林又静认为,张爱玲更符合她的气质。可是上了初中之后,她发现所有人都看张爱玲,还有三毛,苏青……</p>
所以大家干什么,她就不干什么。</p>
青春期的时候,大家忙忙碌碌,她不屑一顾。</p>
至于那个时候,书里讲了些什么她到底懂没懂,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是不妨碍她依葫芦画瓢。她只需要表现出那种孤傲的气质就可以了。真真假假,一半一半吧。</p>
人的长大是一瞬间的,但是对于某个道理的顿悟可以是一刹那。</p>
林又静喜欢上了秦原,这让她感觉到害怕。这是一件特别没有安全感的事情,她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地盘,突然窜进来另外一个人,让她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为了避免自己陷入困境,她只好提前结束。</p>
她可以让自己远离人,但是不能让自己远离什么情绪。例如,她开始羡慕宋晓辛,羡慕宋晓辛的某种理智,羡慕宋晓辛伪装的技能,羡慕她的隐忍。</p>
冬天的阴冷、绵长让她开始怀念夏天。在怀念中,时间变得很短。</p>
林又静在房间发了很久的呆,直到她妈妈回家。</p>
妈妈并没有对她回家感到吃惊,轻声问了两句,也丝毫不怀疑林又静给出的理由。</p>
吴杨跟晚才回来。他平时6点钟下课,林又静想不出来他有什么理由磨磨蹭蹭到8点到家,但她也懒得问。</p>
吴杨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就离开了。</p>
林又静想,名家写出来过的道理,不太需要怀疑。就像鲁迅说的,人类的感情并不相通。她郑重的吸了口气,然后把QQ的个性签名改成了这句话。</p>
随之而来的是宋晓辛关切的询问。</p>
林又静没有想到,这样得到过验证的语句,宋晓辛也会有她自己的解读。</p>
这句话看似有种无可奈何,有种悲伤。但是,读的人大可不必这样。人类的感情并不相通,这只是客观事实。我们不用带有主观感情去看待,就像看待人必须吃饭一样去看待它。而正因为感情通不了,所以才需要沟通,对吧?</p>
林又静看着屏幕上的一大段话,内心开始颤动。</p>
“你是什么时候懂那么多的?”</p>
“我一直都懂。”</p>
许多朋友都是这样,感情在一次次互相安慰中逐渐加深,最后成为彼此依赖的人。你想不通的问题,她帮你想通,你迈不过去的坎儿,她陪着你度过。</p>
林又静越来越感受到,有一种内心踏实的感觉,不仅可以从脚踏实地的劳动中获得,还能够从困惑解答的释放感种获取。</p>
然而,这种内心深处绝对安全的领域,她还只是对宋晓辛开了一个缝儿。她把自己埋的很深很深。</p>
宋晓辛越来越讨厌冬天了。</p>
等车的时候,即使是戴了手套,还是会被冻的有些僵硬。玻璃窗户抢雾气蒙蒙,车里的人也不说话,一切都是闷闷的。</p>
何秀家里也是闷闷的。</p>
她和吴杨没有特别多话说。也许也是因为在仅有的那一两次交谈之后,她变得越来越贪心,想要和他一起说更多的话,呆更久。自己却不知道该如何迈出那一步,懊恼不已。心情只能随的这个沉闷的冬天一样,沉闷下去,沉闷的接受何秀在她耳边的教育。</p>
吃饭的路上也很闷。</p>
有时候,她根本都不觉得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心情不好。而是,老天爷知道她心情不好,就决定趁这个时间段给她派发一个季度的坏事,免得浪费了她的坏心情。</p>
补课还有两天就结束了。武贝贝的妈妈从家里赶过来,在何秀小区外面的主题餐厅订了包房请他们吃饭。</p>
她在这次补课的同学中并不跟谁熟,一直等到大家都走了她才走。</p>
武贝贝走在她前面10米的位置,吴杨走在她后面,不知道多远。</p>
宋晓辛仰着头,不知道再想什么,一会儿又低头。她有许多奇思妙想,也就只是想。</p>
武贝贝的身子挡在路中间,宋晓辛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那种心情。她知道,并不能够通过取笑别人的身材来愉悦自己,她也不是为了愉悦自己。只是,她看到了那个事实,有些许庆幸吧。庆幸自己,虽然什么都不好,但是至少不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