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共看向一旁同为晋商的曹西磊,低声道:“若朝廷当真能做到银钞挂钩,说不准可以让宝钞贬值之事不会再发生,这对咱们晋商来说是件好事。”</p>
从山西到北京做买卖,带银钱很是不便利,因为山路崎岖,山林子里的好汉也不少,带东西多了目标很大,说不定哪天就被人给劫了。</p>
赚了钱也不好运回去,比如几千两银子,那就需要好几口箱子来装,若是铜钱,那就不是几口的事了,需要几十口,哪里有宝钞来得轻便?</p>
曹西磊虽然也渴望朝廷能有可用的宝钞,但对朝廷不太信任,微微摇了摇头:“话说得轻巧,可若是宝钞不值钱了,咱们拿着这宝钞去大明银行,能换出银子吗?皇帝说不多印,那就不多印了?这可都是钱,多印百万贯就能买来无数货物,谁能忍得住这个诱惑。”</p>
陈大共暗暗叹息。</p>
这倒是,钱的诱惑有几个人能抵挡,尤其是朝廷事多,前段时间还给官员加俸禄了,万一朝廷缺钱花了,一冲动就多印一年的官俸,商人、百姓也不知道啊。</p>
等后知后觉,察觉到情况不对时,这宝钞估计就废了。</p>
朱厚照自高台上走了下来,言道:“当然,只靠着银钞挂钩未必能打消使用新宝钞的顾虑,所以,大明银行将在各地铺设开来,承担金银兑换,每个行省还将建立金银储备仓,为每一张新式宝钞顺利兑出金银做保障。换言之,你们可以在京师拿三千贯宝钞,到南京、苏州、杭州、太原、开封等各地的银行分行足额兑换出三千两银。”</p>
杭商陆骅起身问道:“若是大额呢,也可以顺利兑出吗?”</p>
朱厚照看向陆骅,微微点头:“没错,大额也可顺利兑出,只不过考虑到各地分行金银储备状况,大额兑换可以约定好大致日期,便于金银调配。”</p>
陆骅坐了下来。</p>
看得出来,朝廷在这方面确实做了准备。</p>
朱厚照抬手道:“不滥发宝钞,建立金银储备,各地铺设银行,为商人兑换金银提供便利。这是朝廷为新式宝钞推行所做的努力,剩下的,就需要看你们了,朕希望可以用三年或者五年时间,新式宝钞能够在百两以上交易中占七成,在一贯以上交易中不低于四成。”</p>
徽商胡雨山站起身,躬身行礼后,道:“陛下,新宝钞推出之后,用一段时日便会成为破旧的昏钞,若手持昏钞,可否兑出足额金银?”</p>
朱厚照含笑,称赞道:“问得好,宝钞不同于银钱,很容易成为昏钞,一旦成了昏钞很容易贬值,以前朝廷还收取一笔钱来兑出新宝钞。但今后,诸位根本无需担心昏钞问题,莫要说昏钞,哪怕是这宝钞被撕破,只要损毁不过半,拿着去任何一个大明银行,都可以全额兑出银钱或全新宝钞。”</p>
商人听闻,议论纷纷。</p>
这一项政策开国时不曾有,别说损毁不过半,就是损毁了三分之一,那这宝钞基本上也就废了,哪怕剩下的字贯看得清清楚楚,人家也不认可,拿去给朝廷当昏钞处理,运气好还能兑出一些钱,运气不好,一文没有。</p>
朱厚照抬手,压下商人的议论声,肃然道:“日后没有昏钞一说,字贯是多少,便是多少银钱。想兑新,可以去兑,想要花出去,并不影响花用。日后大明银行及分行将会进行宣传,告知百姓与商户,宝钞新旧并不影响兑取银钱。”</p>
“好!”</p>
王通添拍手叫好,邱山等一众商人赶忙捧场。</p>
朱厚照威严的目光扫过众商人,转身走上高台,站在高处,沉声喊道:“话说回来,旧宝钞通行天下一百余年,早已不值一文,朕推出新宝钞,商人为何要接受,为何要使用新宝钞?换言之,朕如何说服你们这些人,配合朝廷之策使用宝钞。不强制,唯自愿,那你们之中许多人恐怕会选择观望,不愿主动兑出宝钞做买卖,朕说得对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