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问计布木布泰(1 / 2)

对大明的盐政,朱由检这段时间也认真的调查过。</p>

可以说,江淮这些家资巨万的豪商,就是大明朝廷自己培养出来的。</p>

之前的食盐开中法就不用细说了,无非就是让盐商们将南方的粮食,送到北方用以换取盐引。</p>

这所谓的盐引,就是去盐场提盐的凭证,同样也是销售许可证。</p>

有盐引才是官盐,没有则是私盐。</p>

而买卖私盐皆是违法,杖一百徙三千里。</p>

起初的时候,这个食盐开中法的作用很大,补充了边军的粮食缺口,保证了九边边军的战斗力。</p>

有些大盐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甚至雇佣农民直接到九边开垦荒地,用以种植粮食。</p>

等到收获的时候,再用这些粮食换取盐引,这就免除了路上的损耗。</p>

这么一来,九边就汇聚了大量的人口,使得边关也逐渐的繁华起来。</p>

而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用以种植粮食。</p>

这些人还逐步向北蚕食关外的土地。</p>

这么看来的话,食盐开中法对大明绝对是有巨大好处的。</p>

但是,万事都怕一个但是。</p>

到了大明孝宗时期,这位老好人皇帝,开始大肆赏赐文官、勋贵盐引。</p>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大量食盐被这些人弄走,那些商人们却是空有盐引,却提不出食盐来。</p>

开中法带来的好处,逐渐削弱。</p>

到了后来,当时的户部尚书叶淇,向孝宗谏言,取消开中法,施行纳银法。</p>

就是让盐商们直接花银子买盐引。</p>

是,这样一来,户部的收入是增加了。</p>

但他妈的边军的粮食不够了。</p>

这里补充一句,这位名叫叶淇的户部尚书,是淮安人。</p>

这就是洪武定制,和孝宗的改制。</p>

等到了万历年间,大量的官员、勋贵、宦官、皇亲国戚都已经从盐政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p>

这就导致,盐的数量又不够了。</p>

无奈,万历只得施行纲法。</p>

所谓的纲法,就是将盐引编成纲册,淮南编成十纲,淮北编成十四纲。</p>

这其中有一成是旧引,也就是之前商人们积压的盐引,剩余的九成是新引,打算用十几年的时间,来将之前的盐引给消化掉。</p>

这就让盐商成了一项世袭的职业。</p>

十几年下来,这些盐商彻底的垄断了两淮的盐业。</p>

就像方正化说得那样,这些人什么都不用干,但是这个世袭盐商的身份,就能让这些人赚的盆满钵满。</p>

……</p>

回到书房,朱由检坐到椅子上,皱眉凝思。</p>

前世,他就是一个社畜,对盐政这么专业的事儿, 他是真的有些弄不明白。</p>

但朱由检也知道,垄断的生意,从来都是暴利行业。</p>

这一现状,必须改变。</p>

右手食指在桌案上不断敲击,半晌后,朱由检才对方正化道:“去, 让布木布泰过来。”</p>

“是,皇爷。”</p>

方正化躬身领命。</p>

想了半晌也没想出一个好办法,朱由检想起了布木布泰。</p>

这位原本历史上的孝庄太皇太后,先后辅佐三位帝王。</p>

还亲自培养出了玄烨,脑子绝对够用。</p>

不一会儿,布木布泰就悄步来到了书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