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一尺一寸,改变强弱对比(1 / 2)

要知道,锦衣卫的权力极大,此时想要换人已经是来不及了。而严家做了手脚,派了他来,就说明铁了心要杀人。

但此时的朱墨已经颇经风浪,转念一想:就算是张二、陆六的手下,毕竟也是锦衣卫,是不方便直接出面的,除非自己犯了非常重大的罪行。如果能争取让此人中立,也就是非常大的转机。那会意味着着皇权的威压,再次出现在自己身上……

他深知,

此刻大同城中,

势,

是最关键的因素。

他和严家,强弱对比并不是表面上那么明显的。谁强谁弱,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清楚。

没错,严家的党羽多,自己手上没人,可自己身后是皇上埃在江南时,一开始不是也没有人手吗?后来不是也等到了张居正,而张居正一个人又带动了那么多清流缙绅,渐渐的,势就变大了……

所以,

今日之局,完全就看一点一滴的对比,一步一步的挤压,每挤出去一步,就是一分优势。

对大同当前的各方势力,能争取一个就争取一个,能中立一个就中立一个,慢慢的,势就会翻转,再加上一点点运气,也许就成了?

……

一念至此,

他自平静下来,笑道:“虞先生年纪不大,却已经荣膺重任,他日定能转任做个真正的大总督碍…”

虞祯不禁一怔,心想:你叫我先生,就没把我当自己人,又来说这话,又有什么意思呢?

而朱墨又接着试探,道:“虞先生来大同已经一月有余了吧?不知鞑靼入寇的事情调查清楚没有?”

他不想浪费时间,直接是单刀直入。

果然,

这话一出,虞祯顿时胸口一堵,差点呛了出来。

名义上,他是来调查灾情的,要监督大同府官员赈灾,什么鞑靼入寇的事,至少在明面上那是肯定不存在的!只要还是个官场上的人物,那就一定不要提,尤其是这种正式场合。而这个朱墨竟然开门见山,这就让他非常难受,如果完全不承认这事的存在,那也相当于表了态了,等于是站严家;而如果含含糊糊,朱墨一旦裹挟说自己立场不明,势必又要被杨选他们猜疑……

如此两难之境,这段时间已经让他了无生趣,整日里也不想做事,躲在衙门里品酒读诗。

其实,他刚到大同时,一切也都还顺利,跟往常办事一样。

但十几天前,却忽然收到了两封密信,自此陷入此种两难。

一封是顶头上司张二的,写道:

“士弘吾弟:

边鄙苦寒,食宿可安好?吾弟重任在肩,宜万事谨慎,切记勿信风言。巡抚杨选,忠贞干城也,与吾故交,弟当全力辅助,亲力亲为,至于他人请托,万勿妄动,是为至嘱。弟回京之日,吾自当拜谢。”

另一封是他最初的老上司黄忠所写,说道:

“士弘:

苦寒巡边,奉馈黄芪萱草一担,至为难得。老朽感念不已,聊赠一言:但念君恩,谨守本分,勿必勿固,平安是福。”

两相对比,加上眼前朱墨的诛心一问,他已然深感自己身处险恶之中,稍有不慎,恐怕就很难平安回家了——

张二说不要听他人请托,那就是指朱墨在江南利用锦衣卫抓杀何茂才的事儿。可以看到,张二不要他听朱墨的,只听杨选的。而杨选是什么人?谁还不知道?那就是说,张二要他听严家的。

但是,这可是违背了根本原则的。其实就算是他张二自己,至少在明面上也是跟严家保持距离的,此时叫他虞祯来做严家的狗,又能安什么好心呢?说是拜谢,还真能有什么好处不成?就算有,也是不能要的碍…

而黄忠呢,年事已高,这些年已经门可罗雀了,因为此前自己给他送了一担特产而感念,也是人之常情。他的劝告应该是真心的,简单说就是叫自己保持中立,除了赈灾上那些明面的事,其他一概不问,严家也好、朱墨也罢,太监和锦衣卫只能是皇上的人,如此才能平安回京。

这自然是好话、良言……

此时,

他心思百结。

朱墨的到来,以及昨日场面上的情形,他是看在眼里、怵在心里,深感大事即将发生,如果两边摊牌,还不知道弄成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