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夷国战火连天,但西北苏家庄可是真一片祥和。</p>
第一遍铲干净了地,陈瑜让大家学习制作肥料。</p>
肥料腐熟之后,第二遍铲地结束,施肥,再把犁杖抬出来,耕牛在前,扶着犁杖的人在后,一条条垄都齐齐整整。</p>
玉米苗长势迅猛,陈瑜每天都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挂锄到了农闲的时候,陈瑜让苏绍礼和苏竹隐去置办了布匹和棉花,给这些人分下去,做过冬的棉衣和棉鞋。</p>
再找高粱杆,陈瑜教给这些人编席子,并且让苏西北带着男劳力进山准备木材,过了雨季要建房子用。</p>
原本都是苦苦求活的人,有了苏家做主心骨后,这些人的面貌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p>
陈瑜在这边日子过的安稳,可急坏了在家里的郑月娥,她都瘦了一圈,不是花出去的银子让她心疼,而是一转眼都半年了啊,婆母一点儿消息都没送回来啊。</p>
“二郎啊,咱娘现在到底在哪里都不知道,我惦记的很,要不你出去一趟?”郑月娥拉着苏二郎说:“咱们家啥都没有也不怕,可娘不能丢了啊。”</p>
苏二郎也着急,听郑月娥这么说,哪里还能坐得住?</p>
“我去商行,三叔也好久没回家了,那边或许有消息。”苏二郎说走就走,出门就去青牛县了。</p>
郑月娥猜测婆母在宣德府,可也太害怕老人家在宣德府了,这么往那边送粮食,那边在打仗啊!</p>
“二嫂,我回来啦。”潘玉玲兴冲冲的进门,回头还喊了一句:“你们慢点儿哦。”</p>
郑月娥迎过来:“咋还满头大汗的,快进屋。”</p>
“二嫂,你看看,娘说这是玻璃,我研究出来了。”潘玉玲兴奋的拉着郑月娥到外面,两个伙计小心翼翼的把木箱子放下。</p>
潘玉玲打开箱子,从里面慢慢的拿出来一块透明的玻璃,献宝似的对郑月娥说:“好看吗?比窗纸好!二嫂,咱们家宅子都用这个咋样?”</p>
郑月娥都傻了,伸出手小心翼翼的摸了一下,赶紧缩回手:“你烧瓷器,烧出来了这玩意儿?”</p>
“玻璃。”潘玉玲把这一块玻璃抱着进屋,放在桌子上后,才说:“但是,我可能惹祸了。”</p>
郑月娥退了左右伺候的人,才问:“怎么惹祸了?”</p>
“娘说,玻璃这买卖要给朝廷做,但是我闲着没事就琢磨,还真做出来了,所以惹祸了。”潘玉玲可怜巴巴的看着郑月娥:“二嫂,做不出来那会儿,给了就给了,可如今我做出来了,我不想给。”</p>
郑月娥起身到桌子前端详着玻璃,这是好玩意儿!</p>
真要是透过玻璃往外看,那可是太敞亮了!</p>
这要是能烧出来很多,卖出去的话,谁家不买吧?</p>
“玉玲,这玻璃贵不贵?”郑月娥问。</p>
潘玉玲摇头:“二嫂,用的东西都很容易找得到,贵还是贱是手艺钱,别的不敢说,就现在整个大越国,绝对只有咱们苏家能烧制出来玻璃,你想啊,那些个有钱的大户人家,会不要吗?差银子吗?”</p>
郑月娥心都要熟了,咬了咬牙:“那就不给朝廷!够意思了,咱们家这半年来头掏空了,回头你二哥去找咱娘,先说这事儿!”</p>
“娘在哪儿呢?”潘玉玲问。</p>
青依说:第三章没写完,我继续写,写完就发上来。</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