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吴兑求进(1 / 2)

惊明 余寿 1905 字 28天前

王国光没有理会吴兑的话,只是1笑带过,而是继续点评道,“这潞王确实是有魄力,这点我是佩服的。”</p>

“嗯——”吴兑对于这1说法也是深感认同,“老夫听闻潞王将这皇庄都改为官地营庄,搞了个什么集体化的名目。”</p>

“是的,集体化。”</p>

王国光这次才端起了放在桌上的盖碗,此时,盖碗上的茶早已凉透了,王国光拿起碗直接1饮而尽,而后直接用手擦拭掉沾在长须上的水珠,“名义上有个说法,叫营庄,具体的法子,听朝中透出的消息说,是分给集体。”</p>

“何为集体?”</p>

“人从众,众则为集体。”</p>

王国光寥寥数字就将这集体讲透了,“这营庄,听闻并不是分给众人,这算是打破了历朝历代的先例了啊。”</p>

“这倒是,无论是我朝的屯田制,亦或是隋唐的府兵,都是将这田地分给众人。”</p>

“而潞王所提的集体化,则是分给集体,像是军屯田,则是分给各卫,各卫再分给各千百户,并不涉及到个人。”</p>

“潞王这法子虽说没有前例,但是其效果必然是好的。”</p>

王国光将盖碗再次端起,低头看了1下,发现碗中早已空了,这才1顿,重新放回桌上,“田存,人走,所能带走的,只能是田中的每年收成。”</p>

吴兑瞟了1眼,轻笑1声,直接亲自起身,从边上提了个茶桶。</p>

那茶桶其实有些类似于后世的保温桶,将茶壶放在桶中,边上铺上稻草或是毛毡,用以保温,而茶壶当中的水则通过茶桶当中的口子倒出来。</p>

古人受限于科技,并无法有现代人如此方便的生活,就连热水也需要1个茶房才能维持全天候,但是聪明才智却是1点都不少。</p>

茶水注入盖碗,发出咚咚之声。</p>

“倒是叨扰吴兄倒茶了啊。”</p>

王国光也是1个欠身表示致谢。</p>

“坐坐——”</p>

吴兑脸上笑意浮现,“你我之间何须客套,你这牛饮之法,我只担心茶桶里的水不够啊。”</p>

“哈哈哈——”</p>

等到王国光笑完,吴兑才开口询问道,“那潞王这所谓的营庄制,要如何才能让军户或是民户,想要耕作呢?土地都不是自己的。”</p>

“没有错,但是收成确实实打实地。”</p>

王国光对于吴兑自然是不会隐瞒些什么,便将自己在京中所收到的指令说了出来,“潞王下了谕令,说是每年耕作营庄的农户,或是舍余,只要缴足公粮即可,而且这公粮不是按着份额来。”</p>

王国光的言语中,流露出对于这1措施的赞同,“而是按着固定的数量,每1亩上田,每年收成不过3石,上下浮动极大,每1年的数量都需要去确定。”</p>

“而这1项差事,都是由粮长来代劳,这点,吴兄你也知道的。”</p>

吴兑没有说完,只是点了点头。</p>

“粮长何以千计啊,这如何能兼管到位,你总不能指望这每个粮长都是如海青天1般吧。”</p>

王国光的声音继续响起,而这话也是让吴兑的嘴角再次勾起笑意,“是的,王兄说得对,这海青天也是1个朝代才出1个。”</p>

“所以啊,原本按着份额来收缴夏秋麦米,本意是好的,但是这底下的和尚啊——”</p>

王国光的声音拉长,显得有些悠长,“容易把经念歪了。”</p>

“是这个理啊。”</p>

吴兑听到这,已经明白了潞王的用意,“那些粮长上报丰歉,便是有着主观性,若是歉年报成丰年,那么农户的压力便会增大,反而加重负担。”</p>

“而直接固定数额,那么就不存在误报的情况,只要这数额较低,便不会产生扰民问题。”</p>

“是这个理,所以我这次来,就两件事,1是清查达官勋戚的田亩数量,2则是将其收归官田,转为营庄。”</p>

“这两件事,首尾相连,缺1不可,但最要紧的还是收归的差事。”</p>

王国光说到这,看了1眼吴兑,“收归1事,需要强力之人推行,这各府当中已经有些府州选定好人选了。”</p>

“那原本担着山东布政司参议的傅霖,去了河间,至于徐贞明去了真定。”</p>

“潞王会识人啊,都是些跟王兄1样个性的人啊。”</p>

吴兑隐隐猜到了王国光的话中深意,心中浮现1丝惊喜。</p>

北直隶清丈田亩1事,吴兑经过这些天的摸索,已经知晓了此事在潞王心中的重要性。</p>

那必然是潞王监国之后,第1件1等1的大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