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淮商陈幼学(下)(1 / 2)

惊明 余寿 2076 字 4个月前

对于陈幼学,朱翊镠是陌生的,但是对于这淮商,他却是熟悉得很。</p>

大明开国,对于商人群体是采取打压的姿态。</p>

别的不说,就说那户籍上对于商人的安排便可见1斑。</p>

明朝户籍承袭前朝伪元的诸色户计,将整个男丁划分为良贱两大类。</p>

而这商人所属于的商籍,自然也就是属于贱籍,跟那山陕1带的乐户,江浙1带的丐户相提并论。</p>

但是政治地位上的打压,却不能遮掩掉这些商人的经济实力以及对于地方社会,乃至是中枢的影响力。</p>

放在后世耳熟能详的商人群体,诸如徽商,晋商都是在明朝的时候发展壮大。</p>

但是其实,在这1时期,淮商也是极为有名的。</p>

之后1直贯穿整个清朝的扬州盐商就是淮商的后续。</p>

当然了,此刻这淮商的实力还没有如此大,能够像后世清朝1般,1捐就能捐百万两白银。</p>

此时的淮商最要紧的是靠两个途径。</p>

1个是贩酒,另1个则是搞运输。</p>

至于盐,也是个发大财的途径,但是却不在淮商手中。</p>

因为开中法的限制,使得两淮地区最要紧的盐场基本上都被外来的晋商所把持着,无他,因为这些个晋商朝中有人啊。</p>

先说那贩酒。</p>

这淮酒可是天下之名品。</p>

山东之秋露白、淮安之绿豆都是天下闻名之美酒。</p>

早在北宋,这淮酒就已经成为贡酒了。</p>

如今也不例外。</p>

明廷内府就大量采用淮安周聚源槽坊产出的淮酒。</p>

朱翊镠就喝过好几种,诸如那苦蒿酒,似酸而清,绵甜爽口,而且度数还不高,就常常作为朱翊镠下饭的佐酒。</p>

在后世的他,经常要1边吃饭1边喝点肥宅快乐水。</p>

而在这1世,他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也就只有那苦蒿酒,酸酸甜甜能够下饭。</p>

并且这淮安不单单卖酒,还卖曲。</p>

这曲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当下整个天下能大规模造曲的,就只有淮安1府。</p>

这淮安府下属各县都是造曲大县,1县当中,便有百余家是造曲的,更不要说造酒了。</p>

很多商人就是靠着那贩卖酒和曲发家致富。</p>

再说那运输。</p>

运输要船,而淮安就有着全天下最大的船厂——清江督造船厂。</p>

这家船厂在明初的时候,是国营的漕船厂,乃是平江伯陈公瑄督漕之际,在清河县的造船之所,后来不断发展壮大。</p>

原本在嘉靖之前,还有那山东临清的卫河船厂,两家船厂齐头并进。</p>

至于那松江府的龙江宝船厂早已衰落不堪了。</p>

但是嘉靖3年之后,卫河船厂被撤,下属的十8个分厂全部划入清江船厂。</p>

于是乎,拥有着8十个分厂的清江督造船厂,1跃成为了整个大明最大的内河造船厂。</p>

每年造船量能高达6百3十余艘,其中的遮洋船更是每年能有5十艘。</p>

这些船最终的流向,自然就是变成那些淮商们的船队1员了。</p>

再者,这地理位置也是极为优越的。</p>

淮商所处的淮安府,分割南北,又处于运河的中枢。</p>

自从采用支运法之后,所有江南粮饷,其每年上千艘的运船,都会在淮安进行中转。</p>

这漕粮的个中数量可是非常离谱,常年稳定在4百万石以上,再加上每条运船都可以携带1定数额的其他货物。</p>

所以整个淮安相当于天下物资的辐轴之地。</p>

明廷也特意在淮安设了1个常盈仓。</p>

那常盈仓,1共建有天字号仓1百余间,能容纳的漕粮数,能在1百5十万石。</p>

这是非常夸张的。</p>

而这还仅仅是官方的,民间的数额更多。</p>

别的先不说,就说那漕粮。</p>

在明初的时候,整个漕粮的需求量不多,连4十万石都要不了,不及之后的十分之1,所以是采用民运。</p>

但是等到那夺了亲侄儿皇位的朱棣上位之后,1路飙升,飙到了4百万石。</p>

这个时候,朝廷为了规范,也为了降低成本,就组建了规模超过十万的漕运军以及备倭军。</p>

也就是由原本的民运转为了官军长运。</p>

当然了,也有特例,那就是专供皇家食用的白粮,这些是从苏、松等5府当中征收而来的上佳粮食。</p>

这些2十万石的白粮还是民运。</p>

说是民运,但实则还是商人在运送。</p>

并且,虽说这海运被罢停了,但是民间泛海输货从来没有停过。</p>

淮安运米,胶州运麦。</p>

至于商人是谁,自然就是淮商们了。</p>

这次田乐能短时间内征集到近百艘两千石的大船,自然不可能是陈幼学1人之力,这背后必然有着淮商群体的影子。</p>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淮船啊。</p>

别的船,造起来可能1两年就需要大修了。</p>

但是这淮船十年才需要小修,十5年才大修。</p>

这其中差异就在于其用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