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凤梨引发的开荒东番(1 / 2)

赵元弘的信件,在历经一年多后,终于是抵达了大明京师。

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到,还是因为海商的关系。

涉及到大明京师的信件,很多海商愿意出手帮助,即便是海盗知晓了这个事情,都不会去阻拦。

虽然大明的水师,目前还只是在南洋地区,而没有进入到西洋地区。

可京师的邸报,早已经是在全世界流传了。

任何人在看到邸报上的内容后,都会对富饶的大明心生向往,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大明就是乌托邦的存在。

“没想到在遥远的西方,拜占庭帝国竟然已经沦落到了这样的处境。”

看到信件的内容,朱元璋感叹不已。

罗马是西方的大秦,拥有着和东方一样的文明,在这个时候,就像是曾经的南宋一样,已经是在破碎的边缘。

如果拜占庭帝国灭亡,相当于罗马时代的落寞。

对比中原来说,如同是满清入关一样。

而这个时候的朱元璋,正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原。

这就让朱元璋现在有一些感同身受。

“如果可以的话,咱们尽量还是帮助一下这帕列奥列格王朝吧。”

朱元璋率先说道。

他没有觉得赵元弘在西方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西方距离大明实在是太过于遥远了。

即便是赵元弘真的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实对于大明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因为在遥远的西方,不可能迁徙大量的汉人过去,一个汉人的存在,就算有了再大的成就,在其死后也并没有多大对大明的效应。

这一点上,朱元璋看得很是透彻。

不过对于大明的威名,还是有些传播的作用。

即便是拿下南洋地区,作为大明的附属之地,能够有最大影响的还只是在南印度区域。

跨越整个印度洋到阿拉伯海,就现在来说都是非常漫长的事情。

这些方面,已经不是大明朝廷可以影响到的了。

不过朱英的想法则不相同。

其实想要发展海外的势力,就不可能通过大明朝廷来办这个事情。

最好的方式是通过扶持民间的力量去办,因为只有民间的家族势力,才能耗费巨大的代价去进行外在的拓展。

倒不是说大明官方没有这个实力,而是对朝廷来说并不值得。

大明的疆域本身就很大,发展海外是非常浪费精力的事情,且官方的行为很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抗拒,一旦发生纠纷,层面就容易上升。

民间自己的团体则不一样,盈亏自负,只要是觉得有利可图便行了。

资本的原始积累,往往是肮脏血腥,朝廷没必要去负担这么个坏名声。

出了大明的直接疆域后,其实律法已经没有什么约束力了。

怎么去做,完全就是看个人的道德水准。

若不是中原自古讲究礼仪文明,朱英都有发放私掠许可证的想法。

当然,就现在的行为来说,朱英实际上是在鼓励民间的家族对外进行交流。

如今的大明,尤其是福建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最为兴盛的产业就属于造船业了。

民间团体对于海船的需求是越来越大了,这少不了朱英的暗中推动,还有政策上的扶持。

而且因为海航的关系,现在迁都的事情反而是搁置了下来。

如今的南京,因为全世界商人的云集,还有来自于大明各地百姓的不断涌入,导致人口是越来越多。

就现在洪武三十年的初步统计,流动人口加上固定居住人口,已经是在临近三百万的边缘了。

三百万人口集中的城池,在当今的十四世纪末是怎样的概念。

别说三百万了,即便是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在目前整个世界都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也正是因为推动海贸的发展,从而导致最近几年南京城的人口一直呈现飙升的状态。

其实人口最大的增长因素,还是因为朱英在南京这里不断的开办工厂。

作为南京的工厂,不管是在待遇还是各方面来说,都属于最为顶尖的地方,只要能够进入到南京的工厂里,工钱多少先不说,首先保障的就是包吃包住。

包吃包住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除此之外每个月还有不少的工钱。

只要不是乱花,这些工钱都是可以存下来的。

对比起来,这生活甚至要比一些穷乡僻壤的地主过得还好。

工厂里还会分配免费的宿舍,衣服。

不愁吃穿,这在饱受元末乱世而留下的百姓来说,完全是做梦都不敢有的生活。

加上太孙这块金字招牌,进了工厂好像自己身份都要上去几个档次了。

在这些集中的工厂,朱英还特别的开设了学堂,让进场的工人孩子,能够学到知识。

这些由工厂负责筹办的学堂,对于工厂内工人的孩子,全都是免费的。

不仅没有束脩,还给吃的,完全是省了心思。

每个工厂,都会按照朱英的要求配备诊堂。

工人有个什么病痛的,都可以去诊堂就诊。

工厂的诊堂价格非常低廉,往往一些小病只需要几文钱就能够搞定了。

其中甚至还包括了接生的服务。

没办法。

现在大明正在不断的鼓励生育,所以接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这能够更好的保障新生儿存活率。

接生是目前医学院非常重视的方向,稳婆这个职业正在被历史所淘汰,取代的是更加专业的妇科医生。

如今可不讲究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因为经济快速的发展,导致许多工作岗位的新增。

而对于学堂,是不存在只收男不收女的。

朱英定下的义务教育,是包括男女全有。

目前的妇科,基本上也全是女子。

如今的女大夫,不说在整个大明兴起,至少对于生活在南京的人来说,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地位的上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