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0章 腹诊,一路有医,长指,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三哪里知道背后还有这些曲折的原因,只以为胡教授是因为和历上勇关系好才会这么不见外的说起自己。
“那我就带回去了。”张三痛快答应。
杨老也曾经向他说起过日本的汉方医学,他估计杨老应该会对这些资料感兴趣。。。。。。
当天夜里,张三把历上勇的这些手稿细细读了一遍。
手稿里的内容要比白天历上勇的讲述更有逻辑,也更加详实。能看出来,这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准备出来的。
手稿里先是把中医药和汉方药从种植环节到加工环节再到检测标准、产业链生态以及制度和理念全部做了深入分析和对比。
然后又把中医药学与汉方医学从各个方面,各个维度做了深入分析与对比。
之后是历上勇对日本汉方医学成功的经验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传统医学现代化。
西医体系融合加上工业化生产和循证科研,再有日本官方对汉方医的背书,形成了一个日本特色的现代化传统医学。
最后是历上勇对中医当下处境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从政策法规到教育体系改革,再到行业自救和拥抱国际化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他认为中医振兴需要三驾马车。
首先就是疗效。
建立明确的治疗方案,提升疗效用结果说话。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中医不科学的偏见。
其次就是科学赋能。
推动中医现代化,重点就是科学化和标准化。
第三就是生态重建。
行业自救,建立良性生态,严控中药质量,加强行业自律与透明化。。。。。
手稿不算很厚,字数也不算很多,张三很快看完。
从字里行间中他能感受到历上勇的焦虑,也知道手稿里投入了对方的不少心血。
可他对手稿里的建议却并不是全部认同。
就像之前在历上勇家里,初听日本汉方药取得了这样多的成绩,他确实很吃惊。
吃惊之后他也有过思考,他认为日本的汉方医学虽然脱胎于中医,但已经走到了另一条道路之上。
是一条依附于西医的道路,对不对他没能力评判。但有一点他能肯定,这与中医独立的文化体系肯定不符。
中医的确是很需要国际社会的认可,可如果用牺牲自己的文化体系来获取这种认可,张三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丢了辩证的核心,没了阴阳五行,那中医还是中医吗?
当然他也不是排斥西医,任何医学,只要可以治疗好患者疾病,那就是好的医学。
西医的优势在标准化,在微观。中医的优势在个性化,在对复杂病症的治疗上。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他们的共同目标都是提供安全、有效、可及的医学解决方案。
张三觉得这两种医学应该不是对立关系,完全没必要像汉方医学这样一定要去依附西医。
用罗慧敏当日说的话,两者应该相互借鉴彼此优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