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可控核聚变
火柴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0章 可控核聚变,高考落榜后:我手搓热气球空降白宫,火柴人,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菊香书屋的茶香袅袅,大长老刚将“国家杰出贡献奖”的奖章别在许阳胸前,然后一起往昔的艰苦岁月。
年轻人突然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蓝色封皮的报告,封面上“可控核聚变商用化项目计划书”几个金字,让书房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钱老的拐杖“笃”地戳在地板上,老花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扶:“许阳,你说什么?可控核聚变?现在就落地?”
他颤抖着翻开报告,看到“三年后便建成首座商用堆”的字样时,突然按住许阳的手,“这不是论文里的理论推演,是真能造出来?”
大长老的目光在报告上停留许久,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声音里带着审慎道:“许阳同志,我知道你在等离子体物理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但可控核聚变被称为‘人造太阳’,全世界都卡在‘持续运行1000秒’的关口,我们真的具备落地条件了?”
许阳翻开报告的第二页,投影幕上立刻显现出复杂的磁约束装置示意图。
“钱老,大长老,‘龙骧号’的变循环发动机研发时,我们顺带解决了高温等离子体的约束难题。”
他指向图中螺旋状的磁场线圈,“这是基于超导材料的‘仿星器’结构,用的是《龙跃》上发表的‘三维磁笼’理论——能让等离子体在1.5亿摄氏度下稳定运行超过5000小时。”
钱老猛地凑近屏幕,指着磁场强度参数道:“这比ItER计划的设计值高3个数量级!你们是怎么解决超导材料的失超问题?”
“用了‘龙骧号’隐身涂层的纳米碳化硅,”许阳调出材料分子结构图,“我们在涂层里加入钇钡铜氧超导颗粒,临界温度突破了138K,不需要液氦冷却,成本降低70%。”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自信的说道:“上个月在龙科院的实验堆,已经实现了持续发电120小时,输电效率89%——这些数据都记录在附录里。”
大长老的手指在报告上缓缓划过,停在“经济效益分析”一页。
“建成后,一度电的成本能降到一毛钱?”
“甚至更低。”许阳调出能源对比图表,然后说道:“比燃煤发电低60%,比核电低40%。而且燃料用的是海水中的氘,足够龙国用上十亿年。”
他抬眼看向两位长辈,笑道:“南海的岛礁建设需要能源,西部开发需要能源,‘龙骧号’的量产也需要廉价电力——这个项目,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能源卡脖子问题。”
钱老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欣慰道:“我想起五十年前,我自己说过,‘要是有了人造太阳,龙国的发展就能挣脱能源枷锁’。当时以为是遥不可及的梦,没想到在你手上要成真了。”
大长老合上报告,目光变得坚定道:“许阳,这个项目需要什么支持?人力、物力、财力,国家都给你开绿灯。”
“需要组建跨学科团队。”许阳的声音沉稳有力,目光坚定的说道:“核物理、材料学、工程力学的专家都要参与,还要建一座新的实验基地——我选的地址在甘肃的沙漠,那里的地质结构适合深埋堆体。”
大长老站起身,走到窗前望向远方。
阳光穿过云层,在庭院的石板路上投下金色的轨迹,像极了可控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流。
“就按你说的办。”他转过身,语气斩钉截铁,手用力按照桌子的扶手,继续道:“给你三年时间,要钱给钱,要人给人。钱老,您就当这个项目的总顾问,替国家把好关。”
钱老用力点头,拐杖在地面敲出铿锵的响应道:“放心!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拼三年!”
许阳看着两位长辈眼中的光,突然想起“龙骧号”首飞时穿透的云层。
科学的征途上,总有一些看似不可能的跨越,在几代人的接力中,终究会变成现实。
而此刻,那份蓝色封皮的报告,正像一艘新的航船,即将载着龙国的能源梦想,驶向更辽阔的未来。
……
西甘省沙漠的可控核聚变实验基地,黄沙在烈日下蒸腾起扭曲的热浪。
许阳踩着滚烫的钢板走到施工中的“人造太阳”装置前时,西北局的工程师们正围着磁约束线圈争论不休——线圈的温度比设计值高出 17度,冷却系统始终无法达标。
“小王的方案试过了,冷却液流量提到最大也压不住温。”
满脸胡茬的老工程师猛灌了口冰水,塑料瓶在掌心捏得咯吱响,“老李说换超导材料,可库房里的钇钡铜氧就剩最后一批,谁敢赌?”
有人眼尖瞥见许阳,突然停了话头。
众人顺着他的目光转头,看见个穿着浅色冲锋衣的年轻人站在三米外,牛仔裤上还沾着赶路的沙尘,与基地里满是油污的工装格格不入。
“这就是总局派来的‘救星’?”有人低笑出声,声音不大却足够传开,“看着比我儿子还小,毛都没长齐吧?”
许阳没理会这话,径直走到线圈控制台前。
屏幕上的温度曲线像条躁动的蛇,红色的警戒线上方,17度的温差刺得人眼疼。
他指尖在布满汗渍的操作面板上轻点,调出冷却系统的压力参数,突然开口道:“次级冷却回路的泵体扬程不够,流量上去了,压力却掉了 0.3兆帕。”
这话像块石头砸进水里。
负责冷却系统的工程师顿时涨红了脸道:“不可能!上周刚校准过,扬程误差绝对在 0.1以内!”
“管道接口有气蚀。”
许阳抬头看向装置顶部,那里的金属管道在烈日下泛着刺眼的光,“沙漠昼夜温差大,法兰密封垫热胀冷缩,缝隙里进了沙粒,形成了气蚀空洞——不信你们拆开来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