箐偌茵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章 零碎段子,快穿之改写命运,箐偌茵陈,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糟鸡
南方多爱腌渍腊味,东南沿海更有诸多糟物,糟鲥鱼、糟鸡糟鸭、糟肉……特别是过年前后,哪怕北方这边气温低能把鸡鸭鱼肉冻得硬邦邦,家里也有双冰箱和大冰柜,温明晏还是喜欢在冰箱冷藏里放上装了糟鸡的大罐子,另有盒子放着腌制的生咸肉、咸鸭蛋等物,不过那些相比起糟物就解决得更快了。
家里有钱,所以温明晏每年都是买的好鸡,只需要报销差旅费、按天雇佣,自然有人愿意去各地代购、杀鸡,连带着鸡心鸡胗都给收拾好,其余的几样内脏都不爱吃。
偏巧这一年温明晏临近春节这几天事忙,只是将糟鸡罐子里加上酒糟、淋入少量白酒,之后就忘记了加盐。
他一直忙到除夕前一天,好在家里的菜都买回来了,各种年货也是列了个单子要夏如晦下班时去买来,更多的像是新衣服、糖果水果等,都更早备好了,连砂糖橘都有五筐,还有三个无籽西瓜、四个哈密瓜等不时令的水果放在冰箱里头。
最后一天炖肘子、炸丸子、烧各种大菜,温明晏忙活着烧了一天菜,夏如晦则负责洗菜、摆放桌椅、祭祀等活计,谭家自谭外公那一辈起旧居明市,习俗多近似当地,上午祭菩萨、下午祭祖先,皮肉微黄的一只熟鸡卧在大盘子里,祭祖宗时就先切了一盘子出来。
直到吃年夜饭时,夹了一块鸡肉,温明晏才想起来还有一只腌了没多久的糟鸡,就切了一小碟出来添个菜,只觉得酒味扑鼻芬芳,醉人却没什么咸味,就念了一句得记着把盐加上。
剩下的菜吃了好几天才吃完,年里鱼肉多,一直到下剩的鸡吃完了,两口子才记起来家里还有糟鸡,偏偏年初七温明晏要出个差——
就跟夏如晦说了记得放盐。
数日后……
这天温明晏回家,大略翻过了家里冰箱存粮,图省事就切了一碗蒸鸡,和饭一起蒸上,只见餐桌上那蒸鸡肉质紧实,皮肉泛着晶莹的油光,看起来极为香美可口。
他于是先夹了一块,一口咬下,
似有明州古时风味。
温明晏扒了好几口饭才咽下那一小块鸡肉,抬起头看向桌对面的爱人:“会会,你老实说,你往里面倒了几袋盐?”
——
二·青团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会儿正当季的点心要数青团,温明晏下班的时候就看见街头小巷的烘焙店、各大超市的传单上、买菜软件和购物软件的主页上都多了深绿浅绿的青团,口味甜咸不一。
夏如晦下班路上就殷勤地买了几盒蛋黄肉松馅和芝麻馅的回来,想着万一要亲手做,又买了芝麻和鲜肉回来,回家专注磨了些半碎不碎的黑芝麻出来,又切了肉炒了手工肉松出来,虽然没有调味只泡了葱姜料酒,闻着也是喷喷香。
温明晏当然看不上外头的,看颜色深浅就知道多半没什么艾草在里头,他早早定下了鲜嫩的艾草,回家用小碾子磨了细细的糯米粉,再过筛几次,那较粗的就再磨一磨,最后自己捣了艾草来挤出汁子,剩下的那些挤得半干不湿的还能晾干了做成艾绒,等五月里点上熏一熏蚊虫。
如此这番做了两个口味的青团出来,趁热尝了两个又甜又糯,便将新的放凉了冰镇在冰箱里,另分出一部分放在礼盒里送予亲朋好友。
至于那些外头买来的如何?
嗯,夏如晦带去,和同事们分了吃了。
——
三·螃蟹炒年糕
螃蟹最肥美的时候,蒸了吃最鲜甜,其膏腴肥美,过多用力反倒不好。
温明晏也好吃蟹,不过只吃八九十月的螃蟹,平日里也只买了帝王蟹等进口海鲜,不爱吃炝蟹生食,顶多是年节时买一只炝蟹回来,祭祀后再斩碎,全都进了夏如晦的肚子。
然而正如温明晏私下跟小姨吐槽所言,夏如晦从小到大吃住都在国家队,就连挑零食都是半懂不懂,更何况挑菜呢?人很积极,但是连油麦菜和菠菜都分不出来,更别提什么黄豆蚕豆大豆、豆干千张百叶,包一挑一个错的。
偏巧夏如晦那边再忙也能回家,温明晏做研究,没有最忙只有更忙,年节前想起未买炝蟹,年年都有的东西,少了这一次未免不美,就让夏如晦去买了来。
买来后放在冰箱里,不几日拿出来,祭祀时要整个儿的,免得蜡烛香灰污了饭菜,直到吃年夜饭时才发现斩下去并没有什么咸腥味,反倒是白生生的,这才明白过来夏如晦错买成了这个时节比腌制品还贵的生蟹。
这一气,索性就将螃蟹斩成块,拿来添了一道热气腾腾的炒年糕吃,不多放别的什么,略有些酱油、盐提味,姜片料酒去腥祛寒,盛入盘中鲜红金黄,鲜香可口,更有些零碎蟹肉、蟹黄从壳中掉出,趁热吃了也算一道佳肴。
夏如晦只拣些难啃又不方便剥壳的蟹肉,或是剥好后放入爱人碗中,或是自己嘎嘣嘎嘣嚼了吃,见温明晏吃得舒心,还趁机提出:往年买了炝蟹但不爱吃,不如以后都买生螃蟹,做螃蟹炒年糕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