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魂牵梦萦
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章 魂牵梦萦,异地主人可以下达的100个任务小圈,喜欢红苋菜的老袁头,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那以后,苏瑶将全部心思投入到了医馆之中。她用忙碌来麻痹自己,用治病救人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时,她仍会想起李逸,想起那段短暂却美好的时光。
月光依旧洒在医馆的地板上,苏瑶轻轻叹了一口气,将思绪拉回现实。她抬头望向那轮明月,仿佛在月光中看到了李逸的身影。她微微一笑,低声呢喃:“愿你一切安好,愿我们各自珍重。”
可如今,边疆塞外,烽火连天,硝烟弥漫。吐蕃大军屡屡犯境,烧杀抢掠,边疆百姓深陷水火之中。战报如雪片般飞入长安城,每一封都让人心惊胆战。李逸身为边疆大将,心怀家国大义,毅然披挂上阵,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带领着大唐将士奔赴那危机四伏的战场。临行前,他曾对苏瑶说:“待我平定边疆,必归来与你共赏长安月色。”然而,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转眼间已有数月之久,苏瑶却未曾收到李逸的一丝音信。
每当夜深人静,苏瑶独坐医馆,望着那轮高悬的明月,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思念与担忧。她曾试图通过往来的商旅打听边疆的消息,可得到的回答总是模糊不清。有人说,李逸率领的军队在边境屡建奇功,打得吐蕃大军节节败退;也有人说,战事胶着,双方伤亡惨重,李逸生死未卜。这些消息像一根根细针,扎在苏瑶的心上,让她寝食难安。
她开始更加努力地行医,仿佛只有忙碌才能让她暂时忘却心中的焦虑。她走遍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为贫苦百姓治病施药,甚至不顾危险,前往疫区救治病人。她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人称她为“活菩萨”,可她的心中却始终空落落的。每当她看到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听到他们讲述边疆的惨状,她的心便如同被刀割一般。
一天夜里,苏瑶做了一个梦。梦中,她看到李逸站在一片荒凉的战场上,四周是堆积如山的尸体和破碎的旗帜。他的铠甲上沾满了血迹,手中握着一柄断裂的长剑,目光坚定却疲惫。他望向远方,仿佛在寻找什么,却又仿佛在等待什么。苏瑶想要呼唤他,却发现自己发不出声音;想要奔向他,却发现自己动弹不得。最终,李逸的身影在硝烟中渐渐模糊,直至消失不见。
苏瑶从梦中惊醒,额头上满是冷汗。她坐在床边,双手紧紧攥着被角,心中充满了不安。
这偌大的长安街,亭台楼阁错落分布,飞檐斗拱在月色下勾勒出冷峻的轮廓,仿佛一幅静谧的水墨画。花园中,各类奇花异草虽依旧繁花似锦,可在这清冷的月色下,却透着几分孤寂。花瓣上凝结的露珠,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
蜿蜒的小径旁,曾是两人携手漫步之处。那时的他们,或低声浅笑,或谈论诗词歌赋,或静静地欣赏月色下的花影。李逸的声音低沉而温柔,苏瑶的笑声清脆如银铃,两人的身影在月光下拉长,交织在一起,仿佛永远都不会分离。而如今,小径上只剩苏瑶那孤单而落寞的身影,每一步落下,都似踏在她的心上,泛起层层思念的涟漪。
她缓缓走在小径上,手指轻轻拂过路旁的花枝,花瓣随风飘落,落在她的肩头,又悄然滑落。她的目光游离,仿佛在寻找什么,却又仿佛在逃避什么。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如今已成了心底最深的痛。她记得李逸曾在这里为她吟诵李白的《静夜思》,记得他曾在这里为她折下一枝梅花,记得他曾在这里许下“此生不负”的誓言。可如今,这一切都如这月色般清冷而遥远。
她走到一处凉亭前,停下脚步。凉亭的柱子上,还刻着他们当初一起题写的诗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字迹依旧清晰,可写下这诗句的人,却已远在边疆,生死未卜。苏瑶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字迹,眼中泛起泪光。她低声呢喃:“李逸,你可还记得这里的誓言?你可还记得我们的约定?”
夜风拂过,带来远处街市的喧嚣声,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孤寂。她抬头望向那轮明月,月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她眼中的无尽思念。她知道,无论李逸身在何处,此刻的他一定也在望着这同一轮明月。她多么希望,这月光能将她心中的思念传递给他,让他知道,她一直在等他归来。
她轻轻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凉亭,继续沿着小径漫步。她的身影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单薄,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她吹散。但她依然坚定地走着,仿佛在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这段思念的距离。她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她都会一直走下去,直到与李逸重逢的那一天。
她站起身,缓缓走向回廊的尽头。每一步落下,都似踏在她的心上,泛起层层涟漪。她知道,自己不能一直沉浸在回忆中,她还有自己的使命,还有那些需要她救治的病患。可是,每当夜深人静时,那些回忆总会不期而至,让她无法抗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