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 看着手中的诏书,朱权也不禁摇头苦笑。
龙苑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8章 。 看着手中的诏书,朱权也不禁摇头苦笑。,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龙苑玲,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看着手中的诏书,朱权也不禁摇头苦笑。
“宁王殿下,现在大宁府已全境光复,捷报也送到了应天。
不知道朝廷是否会下达新的旨意,命令朱将军停止前进?”曹峰恭敬询问道。
“不会,”朱权摇了摇头:“至少在彻底平息叛乱前,父皇不会下令收兵。
叛贼若不根除,终将是我们大明的心腹大患,而且父皇也需要借此警告天下,背叛大明的代价有多么沉重。”
对于朱元璋,朱权还是有所了解的。
“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曹峰再次问道,目光望向北方,充满期待。
“你可是大宁府的守将,不像朱雄那样四处奔走,你就在这儿等着吧。”朱权玩笑道。
“唉,我也很想追随朱将军一起痛击敌寇。”曹峰叹了一声。
此时朱权忽然开口,“新募的三万新兵全都调来这里来。”
“目前边境城池已有兵力一万五千,应该够了。”曹峰回应道。
“我估计朱雄肯定会再出状况,多派些兵马也是以防万一。”朱权笃定地道。
“还会出状况?”曹峰一脸不解。
远在陕西长安,太子朱标看到最新战报哈哈大笑:“朱雄果然没辜负我和父皇期望,如今大宁府所有失土已全部收复。”
身旁官员纷纷称赞,“朱将军确实无愧为我大明战神。”太子一行巡视地方依然有不少官员随行,即便有副本递到京城,但太子仍旧要负责诸多事务。
笑着正欲再言,突觉咳嗽剧烈。
众属官忙围上前来。
“没事,只是有些风寒。”朱标勉强按捺着,摆手示意无碍。
“你们继续汇报公务。”稍歇片刻又道,“待巡查结束,本宫也将回返应天。”
此时长安王宫之外,一名黑衣老僧抬头望着皇宫方向低声呢喃,“大明气数将近矣!”
而此刻,在应天府的奉天殿中,依旧百官分列两侧,庄重肃穆。
然而朱元璋今日龙颜大悦。
这般愉悦的心情令人一时难以将其与那位一言即可断人生死的大明天子联系在一起,更难以想象当年那位曾以一纸诏书诛灭胡惟庸及其党羽三万多人的帝王风采。
“诸位卿家。”
“朱雄这孩子,又为我大明建立功勋了。”
“ truly是个人才。”朱元璋带着笑意环视群臣,毫不掩饰自己的高兴。
孙子有这般出息,他这个做爷爷的自是欣慰不已。
眼下,朱雄在外所积累的战功,未来必将成为他的底气,让朝中百官信服,也让天下百姓敬重。
凭借他的赫赫威名,定能赢得四海民心。
等朱雄将来登位,皇室这份表率之力也会显现出来——就像寻常人家的孩子一样,他亲身征战沙场,次次报捷,并非靠弄虚作假得来。
这正是让人信服的核心所在。
“父皇。”
“大宁府那边的战乱平定了么?”朱棣走上前一步,开口问道,脸上满是好奇。
其他文武官员也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
“宣读吧。”
“让大家明白大宁那边的具体情况也好。”说着,朱元璋笑着将手中的战报递给了王景弘。
随后,王景弘清朗的声音响起:“儿臣朱权恭报大宁军情!”
接着他娓娓道来:“近来,朱雄将军率领四万镇寇大军奋力作战,已成功收复被叛贼占据的所有城池和村镇。”
“仅在近期战斗中,就有超过三万名叛贼遭到歼灭。
而今,反贼势力已然溃散,对我大明再无半点威胁。”
“当前局势已稳,为进一步巩固胜利果实,朱将军将继续挥师北上,肃清残余叛乱分子。
此举意在警告天下任何敢于挑衅我大明天威者皆难逃生天!”
“还有。”他补充说道,“由于匪患侵扰,致使近百万生灵涂炭、财物尽失。
现恳请父皇紧急调配粮食以救助受灾同胞……”
听完这段战报,满殿文武一片哗然:
“朱将军不愧是我朝名将!”有人赞叹,
“不过三个月时光就化解了这场危局……”又有人附和道,
“看眼下态势发展,预计四个月内就能彻底消灭叛乱武装力量了。”更多声音加入讨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更有人说:“用他们覆灭的结果向所有蛮夷小邦展示我们中华天威的重要性何其巨大啊。
从此后必然不会再有轻举妄动之人出现。”
正当大家沉浸在兴奋之中时——
一个站在文臣前列的中年男子缓缓走了出来。
他的表情格外严肃且正经。
这个人就是孔纳。
他是孔子后裔,当代衍圣公,尽管没有实际权力,在学术界却有着极高地位。
然而对穿越至此代的朱雄而言,这些名头不过是种讽刺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