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很快在战士们的协作下建造好数条临时板
龙苑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章 很快在战士们的协作下建造好数条临时板,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龙苑玲,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一声令下后瞄准了城墙目标齐发。
轰轰轰,连续不断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弹药击向城头,引发惨叫声连片而起。
可是这时代的大炮威力有限,即便场面壮观但每发射一弹,能够伤敌者也就十数而已,皆是实心炮弹,并非爆炸装置。\"进攻!”
炮火压制结束后,朱棣抽出剑来直指城池下令道。
转瞬之间,城前蓄势待发的明军八万大军按照布局推进:前锋由步兵组成朝敌人据守之地靠近。
王保保立于城上指挥防御毫不慌张。
虽然损失了部分兵力只剩下七万人,但他依然毫无退意。\"大元不可丢城。”
“本督定于此战到底。”
“任何怯懦退缩者就地正法,杀退敌兵者必得厚赏。”
“为了大元,死则无憾!”
伴随着振臂高喊的声音,全城上下士卒爆发出如雷般的呐喊声。
对他们而言唯有拼死一战,败就是亡族灭国,胜才有未来。
明军逐步迫近城下。
一旦进入了有效射程范围,王保保再次喝令。
刹那间城内万千弓箭飞驰、城头火炮连番轰炸。
轰轰轰!!羽箭漫空如同骤雨洒下,不断有士兵倒在血泊之中;炮火轰开血肉之躯化作残肢四处抛散。
整座战场犹如炼狱,双方士兵的生命如同投入绞肉机般被疯狂摧毁。
但无论是傅友德或朱棣,面对如此残酷的厮杀场景都面不改色。\"看来这次不易攻克,王保保确实是个硬骨的角色啊。”
望着城头上坚守的身影,朱棣略带深思地低语了一句。
据北元传回的消息,大明即将发动攻势,消息传来后,元廷上下大多萌生退意,甚至连元帝也打算退回漠北。
然而,王保保却坚决反对,主张坚守北方所剩无几的十几座城池,以此为基地伺机反击。\"这一仗,王保保定会全力死守。
对他而言,守住则生,否则,不仅元帝不会饶他,元廷的大臣们也绝不会轻恕。”
傅友德分析道。
朱棣轻轻冷笑一声,“卷土重来?呵,他王保保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我大明如今的实力远超他的想象。”
“话虽如此,但燕王殿下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按照王保保这样的防御策略,即便我们获胜,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傅友德语气中带有一丝凝重。\"今日之战不过是试探罢了,看看王保保究竟如何布防。”
朱棣略作停顿后缓缓说道,“不管他怎么应对,北元的灭亡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本王定让他们从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去。”
***
在弓兵营中,全体将士集结待命。
相较出征之初,人数已经锐减将近一半。
尽管经过两天的休整,但大多数人仍未从战争的阴影中完全恢复过来。
新任把总朱雄身着战甲,腰挎长刀,背负弓箭,伫立于弓军第一营前。
他环顾四周的将士,声音洪亮地说道:“诸位兄弟,昨日战损统计已出。
刘副守备告知我,我营原有兵士一千一百二十人,昨夜一役,战死两百六十五人,伤三百七十人。
原来的两位把总皆已阵亡!”
这是他升任把总的第三天,面对众将士却没有丝毫怯懦,显得自信满满。
正是这种气场让刘磊愿意将全营交给他指挥,让他统领这一千余人马。
听闻战损数字,在场的将士无不神情沉重。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戍边多年的老兵,深知战场无情。
朱雄沉声说道:“在战场上,谁也不能保证一定活着回去。
只要踏入战场,每个人都有可能丧命。
但要结束战争,唯一的办法就是彻底击垮元庭!这一战,我们不可避免。
然而,请各位兄弟放心——既然我朱雄被将军提拔,统领你们这些袍泽手足,那就对得起这个位置!在此向大家保证:今后每一场战斗,我朱雄必定站在第一线,若有敌人冲到弓兵阵地前,我定然是第一个迎敌而上,决不退缩一步!若我退后半步,各位便可拉弓射杀我!”
朱雄言辞铿锵有力,感染力极强,顿时激起了士兵们的敬佩与认同。\"朱把总!朱把总……”
全营高呼,众人对这名年轻有为的新将领满怀尊敬。
另一边,张辅和刘磊看着这一幕,不禁相视点头。\"张将军,咱们还真是多虑了。
这朱雄不但箭术超群,统兵治军也同样不俗,看来真是一位将才。”
刘磊感慨万分。
张辅点头称是:“确实难得。
等平定了北元,我一定要把他引荐给燕王殿下。
这样的人才万万不能埋没。”
事实上,让朱雄接管第一营乃是张辅的主意,而非刘磊,原因无他,只因当初他对这位救命恩人心生栽培之意。
事实证明,朱雄的表现没有让他失望,果然颇具将帅之能。\"出发吧。”
“传令下去,大军开拔,挺进北元边城。”
“如此建功立业的机会,绝不能错过。”
张辅对刘磊开口说道。\"遵命。”
刘磊应了一声,低头行礼后快步走向营帐深处。
整装待发的大军已修整两日,先锋部队即将出发与主力汇合,随后共同攻取北元边城!
……
北元边城前。
战场已经整理完毕,但地上大片的血迹和零落的残肢断臂依然触目惊心,护城河中的水也被鲜血染红,这是战争的痕迹。
自古以来,两军交战之后,双方都会暂停一段时间收拾尸首,这或许也是传承至今的一种礼仪。\"战场损失如何?”
王保保站在城墙之上,背对着众人平静地问道。\"启禀丞相,这两日明军并未全力攻打,多为试探进攻,不过他们的火器确实比我们强大得多,我军在他们火炮和箭矢之下伤亡不少。”
一名将领迅速回应,“当然,明军同样有不小的损伤,估计他们的伤亡不低于我军。”
“我军凭城池之利还能造成等量的杀伤,可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连续两日试探攻击,今日怕是要迎来最终决战了。”
王保保长叹一声,看向城外不断汇聚而来的明军,那愈来愈壮大的队伍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丞相……”
“我们要一直死守吗?”
有人迟疑着问道。
在场众将士气已然低落,内心深处在潜意识里都不认为此城能够坚守得住,大元国力衰退严重,和明朝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实在让人看不到希望。\"放肆!”
王保保冷眼扫视,眉头微蹙训斥道。\"丞相恕罪。”
众将立刻跪伏下来,满是惶恐之情。\"既然本相选择了坐镇此处,那就代表决心。”
王保保语气坚定地说,“这场战役的结果只有一个,或是败北而战死,或是取胜后继续进军,别无他途。
本相肩负着振兴我大元、重现先祖荣光的使命,如果此刻退却,恐怕再也不会有机会完成这份重任。”
他的语调愈发平缓,透着一股悲凉之意。
拥有中原十几座城池和上百万的人口尚且能作为大元朝廷的基石,可若退回大漠,所有当年被压制住的部落必定会趁机崛起反抗,到那时,大元便名存实亡,单靠皇族力量再也无力扭转局面。
可惜啊,有些人未必明白这些道理。
此时,突然传来连绵不绝的呼喊声。
远处的朱棣身披甲胄跃马奔腾而出,高声怒吼:“大明雄师,万古威风!”
刹那间,所有士兵齐刷刷举起义旗,震耳欲聋般高呼起来:“将军万胜!”
“诸位听好。”
朱棣扬声说道,“此乃荡平北元最为重要的一仗,破此城池即成灭元之举。”
接着他又大声承诺:“今日,孤在此亲自督战,看尔等英勇杀敌。
谁若是首先进入城中,官升一级,并赐予黄金百两;如能斩下元军主帅王保保人头者,不但封爵显位,还会直接呈递陛下御览表彰。”
伴随着丰厚赏赐的消息传开,整个战场气氛高涨起来。\"将军英明!”
“愿效死命!”
呼声连连不绝。
利益诱人、地位更具吸引力,在重奖激励之下,战士们斗志激昂。
朱雄听闻这一系列悬赏,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热浪。
但他又苦笑了一下:
唉,弓军的确是个难题——既是制胜的关键,也可能是拖累的原因啊。
倘若现在我是步兵的话,或许就有机会争取提升四级军衔了。
朱雄心里满是遗憾。
可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前方的张辅已经策马向前,来到朱棣和傅友德面前。\"末将张辅,请允许带领部下一万将士作为攻城前锋,请殿下给我们一个展现忠诚的机会。”
张辅勒住马缰跳下马来,单膝跪地郑重说道。\"你……”
身后张玉眉头紧锁想说些什么却又不好开口。\"前锋军固然能立下战功,但同样面临极大风险。”
朱棣表情凝重问:“张辅,你真做好成为先锋了吗?”
“为大明而战、为国捐躯是每一名武将的责任,请殿下赐予末将这次机会。
末必将身先士卒冲破敌军。”
张辅坚定行礼。
朱棣转向张玉询问:“张将军怎么看?”
张玉略带忧虑却答道:“公子有此爱国之心,我自然应当答应。”
这几天观察局势下来,王保保坚守不懈,元军配合默契,几次试探性进攻均由优秀将领领队可依然以惨败告终、士兵士气低落。
朱棣需要一位敢于拼死一战的勇将来扭转局势,张辅或者自己无疑都是最佳选择。
既然如此...
“本王准许你率领大军作前部先锋军。”
朱棣看着张辅说,“希望你不要让本王失望。”
张辅恭敬答礼满脸激动之情…
得到认可后,张辅迅速跃回战马返回队伍前。\"诸位将士听好了!今日蒙殿下信任我军成为先锋!几日前我们给元军造成重大伤亡,这一次攻陷城池也轮到我们首当其冲!全军立即排布攻城阵型!”
一声令下,
七千大军快速调整位置:持盾刀步兵前列;其它军中云梯和冲撞锤被搬运至张辅军阵线;弓箭手随后,最后才是骑兵(但此刻他们暂时放下缰绳转做步战因为攻城不适合骑乘)。\"这场战斗由我领军前行,请随本将共闯关隘。”
“所有骑兵立刻下马改为徒步作战!”
话音刚落张辅便亲自下了战马换上了一面盾牌以及短刃——这是为了激励军心士气之举。
其他数千名骑射好手们随即也都步其后尘舍弃座骑持武器列阵。
这般气魄令人敬畏:面对生死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确实让人佩服。
此刻朱雄心中也重新燃起期待原来还觉得无缘建此殊勋如今形势变化可能轮到自己有所作为。
此时朱棣走到大鼓边对张辅说道:“张将军,本王亲自为你击鼓加油助力破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