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凋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1章 我要节制天下兵马,公媳欢情沈曼最新章节更新,落叶凋谢,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要以最小的代价,结束叛乱。</p></p>

“你……你说是说朕辜负天下?”</p></p>

李隆基代入情感,不敢置信,指着李瑄说道。</p></p>

他虽有过错,五十年来励精图治,不能容忍李瑄一句话就将他全部否定。</p></p>

那盛世的主旋律,是他弹奏;那诗词的风华,由他提倡。</p></p>

他继位的前几年有多节俭,他自己最感同身受。</p></p>

“民间有《神童鸡诗》,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丧,因为圣人喜欢斗鸡,因而斗鸡的贾昌得到宠信……窥一斑而见全豹,类似的民谣数不胜数,但圣人却听不见,只知道听盛唐气象。朝廷之中,杜琎、李岘、赵奉章这种忠臣义士不受重用;反而杨国忠、吉温这样的人能飞扬跋扈。圣人在十年来参加过几次朝政?地方官吏的任免,奸臣可以轻易把持。靠贿赂得到太守、县令的人,能爱戴百姓吗?他们一定会百姓身上得到更多民脂民膏,他们与豪强狼狈为奸,吞并郡县的土地。”</p></p>

“当天下间都是农奴,百姓再无耕地的时候。便是百姓揭竿而起的时候。那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会将大唐推翻碾碎。”</p></p>

“圣人不食人间烟火,住在琼楼玉宇间,哪懂得人间的疾苦?”</p></p>

“天子者,民之表也。当以民为天,而非视自己为天。太宗皇帝都说过,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p></p>

“关中两个多月大雨,圣人不敢登楼看一眼,是怕见到什么?杨国忠强征士兵远赴南诏,咸阳桥上的哭声,圣人可听到?圣人只能闻到朱门中的酒肉香味;听到梨园弟子的奏乐;看贵妃娘娘的《霓裳羽衣舞》……”</p></p>

李瑄用事实告诉李隆基他为什么会愧对天下。</p></p>

“这是荒谬的话,危言耸听!”</p></p>

李隆基矢口否认,他不想面对残酷的现实。</p></p>

“圣人今至马嵬驿,应该知道臣并非危言。臣敢问圣人,你总说安禄山和臣是你的左膀右臂,但安禄山有什么样的功绩,敢于我相提并论?土护真水的失败,换做任何一个将领,你都会罢免他,可单单没有追究安禄山的过错。河陇、河朔、西域的将士,没有一个心服口服。”</p></p>

李瑄开始回过来质问李隆基。</p></p>

“安禄山已是叛贼,不要再提他了。”</p></p>

李隆基似乎是不想提安禄山,这也是一种遮掩。</p></p>

一个边帅,在同一个地方任职十五年。</p></p>

只要安禄山不蠢,范阳城门口的一条狗,都会姓安。</p></p>

不患寡而患不均。</p></p>

安禄山未成为范阳节度使前,他的功绩只能算一般,而且不久前因轻敌冒进全军覆没,然而安禄山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还屡屡得到升迁。</p></p>

这是将士们心里不平衡的地方。</p></p>

“杨国忠弄权,祸乱天下,残害忠良,无容人之量,致使阴阳失衡,满朝的无能庸才。我本调走张虔驼,化解阁罗凤与大唐的矛盾。但杨国忠拜相的时候,两次远征南诏,使数以万计的大唐儿郎旷野捐躯,那杨国忠谎报得胜,圣人的心底难道没有一点底吗?”</p></p>

“无数家庭妻离子散,这是杨国忠的责任,还是圣人的责任?”</p></p>

李瑄再次向李隆基说道,语气深沉,富有磁性。</p></p>

即便李隆基站在龙辇上,李瑄也昂首挺胸平视。</p></p>

他明白李隆基心中是畏惧的,只是不想承担自己所犯下的罪过。</p></p>

大唐由盛转衰,李隆基是毫无疑问的,令人“代圣人宣读”。</p></p>

但这样是下策!</p></p>

看李瑄严厉且发狠,李隆基十分错愕。</p></p>

他不再站着,而是缓缓蹲在龙辇的边缘。</p></p>

他腿软了,心虚了。</p></p>

这是他曾经作为九五至尊的语气,生杀予夺,决定天下苍生的命运。</p></p>

现在却在李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p></p>

是啊!</p></p>

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了。</p></p>

他只是为了苟延残喘的活着,站得那么高,又有什么用?</p></p>

最后,李隆基直接瘫坐在车上,幸亏高力士扶着,才没有掉下去。</p></p>

“李七郎,你腰间携带的是诸葛亮剑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就不能向诸葛亮学一学吗?”</p></p>

陈玄礼看李瑄咄咄相逼,忍不住指责道。</p></p>

“我本就是在效仿诸葛亮故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p></p>

李瑄向陈玄礼回答道。</p></p>

“你这已经是篡逆,诸葛亮可未行篡逆之事?”</p></p>

陈玄礼直言不讳。</p></p>

一个小宗之人,万里叛变,挟持皇帝,想自封秦王、天策上将、尚书令,节制天下兵马,这绝对是篡逆。</p></p>

“诸葛亮求兴复汉室,我求变革大唐。自三皇五帝传承至今,哪有不灭的朝代,气数已尽,就会被别姓取代。现在大唐有被取代的风险,自然和诸葛亮时期不一样。”</p></p>

李瑄言辞凛凛地说道。</p></p>

不要想用这个时代道德和大义去压制他。</p></p>

即便他现在屠戮李隆基一族,多年后也会有大儒为他辩经。</p></p>

更何况他比任何一个言道德者,更有道德。</p></p>

这是李瑄不喜欢经世大儒,而喜欢“行道之儒”的原因。</p></p>

“我只是看到一个不忠心的臣子。”</p></p>

陈玄礼受不得李隆基如此,他将生死置之度外。</p></p>

如果李瑄想杀,就让他血溅在此,不负他一世的忠名。</p></p>

“陈将军真以为自己比我更忠心吗?”</p></p>

李瑄反问陈玄礼。</p></p>

他佩服忠心的人,但有的时候总是很矛盾。</p></p>

“那还用说!”</p></p>

陈玄礼嗤笑一声,他觉得李瑄在开玩笑。</p></p>

“你只是忠于皇帝一人,而非为国家忠诚。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维护皇帝的利益。”</p></p>

“而我忠于社稷,你们骂我叛贼也好,骂我奸佞也罢。但我会做好我自己的事情,缔造真正的太平。”</p></p>

李瑄向陈玄礼郑重说道。</p></p>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p></p>

这个时代人人都听过这句话,但没有几个人能读懂这句话。</p></p>

李瑄一直强调忠于社稷,让世人对社稷的看重,大于君王。</p></p>

从而形成自然而然的变革,哪怕李瑄死去,变革一直持续。</p></p>

真正的变革是永无止境的,而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p></p>

所谓变法成功,天下安定,是自己欺骗自己。</p></p>

为一部分人争取利益,就会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p></p>

而既得利益者,往往又滋生矛盾。</p></p>

人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p></p>

到一定程度上,吃饱穿暖,连最低要求都算不上。</p></p>

甚至顿顿吃肉,也满足不了欲望的膨胀。</p></p>

“今天已晚,圣人先在马嵬驿休息。请圣人好好想想,我希望回到长安之前,圣人能给我答复。”</p></p>

李瑄没有再与陈玄礼谈论下去,他看着颓废的李隆基,说出自己的底线。</p></p>

李隆基呆呆的,未应答李瑄。</p></p>

他试图去质问李瑄,但没有从李瑄口中得到答案。</p></p>

归根结底,他还是不了解李瑄,把李瑄简简单单地定义为夺取他权力的“叛贼”。</p></p>

“陈将军,请你离开圣人,让圣人好好休息。”</p></p>

李瑄下令陈玄礼远离李隆基,然后两名亲卫出现,就欲将陈玄礼带走。</p></p>

陈玄礼掌握禁军许久,虽然现在禁军已经崩溃,但他依旧有巨大的威望。</p></p>

在李瑄眼中,陈玄礼能力平平,只是得到李隆基的信任,得以成为特殊的存在。</p></p>

如果陈玄礼严加管理禁军,也不会使禁军如此不堪一击。</p></p>

正是因为陈玄礼松弛管理,让许多禁军将领富贵,非常信赖他。</p></p>

“圣人保重!”</p></p>

陈玄礼为不让李隆基难做,只能在天策卫的“护卫”下离开。</p></p>

“七郎,请让我侍奉圣人。”</p></p>

高力士以为李瑄还会让他和李隆基分开,用一种近乎乞求的语气说道。</p></p>

在这种情况下,他一天不见李隆基,就无法安睡。</p></p>

李瑄明显是夺权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调走李隆基身边的近臣。</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妻子在厨房被三个男人欺负的后果

临湖轻舸

播种在儿媳子宫小说

做梦的木头

双飞儿媳妇和她闺蜜免费阅读

大一大夫

公日日躁我和公乱小说

穷玩战术富玩火力

妈妈装睡配合孩子阴阳调和

慌不慌张

乡村三飞母姐妹花女儿的小说

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