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很及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29章第一次案情分析,刑警日志,刹车很及时,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会议室中众人的目光齐聚在杨林身上。他清了清嗓子,拿起手中的资料,开始汇报现场勘查的结果。</p>
“各位,经过对案发现场的仔细勘查,我们在足迹和指纹方面有了重要发现。先来说说足迹。”杨林将现场足迹的照片投影到大屏幕上,“在案发现场,我们共发现了两组清晰的足迹。一组属于受害者,另一组极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留下的。”他指着屏幕上的足迹图象,继续说道:“嫌疑人的足迹尺码为 43码,根据足迹学的相关公式推算,嫌疑人身高大致在 1米 75到 1米 80之间,这与法医根据伤口角度推测出的凶手身高范围相契合。而且从足迹的深度和步幅来看,嫌疑人步伐稳健,步幅较大,每一步的距离在 75厘米左右,说明嫌疑人身体强壮,行动敏捷,很可能是青壮年男性。”</p>
陆川微微点头,问道:“足迹的分布情况能看出嫌疑人在现场的行动轨迹吗?”</p>
杨林回答道:“能。从足迹分布来看,嫌疑人最先出现在客厅窗户附近,窗台上有明显的攀爬痕迹和嫌疑人的足迹,这表明嫌疑人是从窗户潜入室内的。进入客厅后,嫌疑人的足迹与受害者的足迹有明显的交叉和打斗痕迹,在客厅中央有一处血迹喷射区域,对应着受害者郑海涛遭受致命伤的位置,嫌疑人的足迹在此处停留时间较长,且有明显的转身和移动迹象,说明这里发生过激烈的搏斗。”</p>
“接着,嫌疑人的足迹延伸至卧室。在卧室里,足迹分布较为凌乱,同样有血迹和打斗痕迹,这与法医鉴定中李丽娟和郑斌遭受攻击的情况相符。最后,嫌疑人的足迹从卧室通向窗户,离开现场,整个行动轨迹清晰可辨。”</p>
汇报完足迹情况,杨林接着说:“再来说说指纹。我们在现场采集到了多枚指纹,经过比对,排除了受害者和报案人的指纹后,发现了一组不明身份的指纹。这些指纹主要分布在凶器水果刀、客厅茶几以及窗户把手等关键位置。”</p>
“在水果刀上,指纹分布在刀柄处,呈紧握状,指纹纹路清晰,说明嫌疑人在作案时用力握住凶器,这与法医鉴定中受害者伤口的深度和力度相呼应,进一步证实了凶手力量较大。在客厅茶几上,指纹分布在边缘位置,可能是嫌疑人在与受害者扭打过程中,手部支撑在茶几上留下的。而窗户把手上的指纹,表明嫌疑人在进出窗户时,手部接触过把手。”</p>
张辉提问道:“这些指纹在数据库中有匹配结果吗?”</p>
杨林遗憾地摇了摇头:“目前还没有,不过我们已经将指纹信息上传至全国指纹数据库,正在进行大规模比对,一旦有结果,会立即通知大家。”</p>
随后,杨林开始汇报根据血迹喷射情况复原的犯罪现场。“根据现场血迹的喷射形态、分布范围以及血迹的干涸程度,我们对犯罪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客厅,有一处大面积的喷射状血迹,呈扇形分布,这是典型的动脉出血喷射痕迹。结合受害者郑海涛的伤口位置,推测凶手用刀刺中郑海涛的胸部动脉后,血液在心脏泵血的压力下喷射而出。”</p>
“血迹的高度和角度表明,郑海涛在遭受攻击时处于站立状态,凶手是从正面进行攻击的。而且在喷射状血迹周围,有一些甩溅状血迹,这是凶手在拔出凶器和挥动凶器过程中,血液随着凶器的运动轨迹甩溅到周围物体上形成的,与法医鉴定中凶手的攻击动作和伤口特征一致。”</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