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破敌之策
猫头叔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2章 破敌之策,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猫头叔叔,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辉认为,明军的火器杀伤力强大,步骑配合之下,以少打多都有胜算,可是永乐以来的打法都是希望能通过步骑合击,将蒙古人打败。
这种打法对于只有轻骑兵的鞑靼人很奏效,但对上轻重骑兵混合双打的瓦剌来说,就有点不够看了。
赵辉总结道:“故而,臣以为,应该改变战术为‘破袭’战,即骑兵不寻求与瓦剌决战,而是步骑配合,往前推进,以步卒为核心,骑兵四散,袭击瓦剌人。”
朱瞻基有些疑惑:“那这么一来,岂不是战事更要迁延日久,耗费更大?”
赵辉笑道:“非也非也,这么打法,反而更节约时间。陛下忘了,太宗皇帝北征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敌军主力。”朱瞻基也曾跟随朱棣北征瓦剌,最远曾跑到今天的俄罗斯境内,对此印象应该很深刻。
他又问杨荣:“东杨先生,你比我熟悉蒙古人,请问蒙古人是如何做到全民皆兵的?”
这问题在场的各位都知道,偏偏问杨荣,杨荣也是一脸疑惑,但还是耐心答道:“国公谦让了,蒙古鞑子平日里四散放牧,有战事时,便由首领召集起来,从每户家中抽丁,这才有全民皆兵的能力。再者他们从小就长在马背上,骑马射箭本就是生活之技,所以便也不用训练士卒。”
“不错!”赵辉赞许道,“臣看过元顺帝北逃后我朝对蒙古用兵的历次记录,发现一个规律。”
众人纷纷竖起耳朵听。
“不论蒙古人是强是弱,是统一还是分裂,他们一次最多能集结起来的士卒只有三四万人。何也?”
朱瞻基笑容越来越盛,显然,他觉得赵辉应该是找到了敌人的脉门。
“是他们草场上牧草有限!”元朝灭亡以后,蒙古人为啥一次最多只能集结三四万人呢,是因为一旦将分散在各个牧场的人集中起来后,所在的草场能够维持的最大容纳量就是三四万人的马匹。
多了,马就吃不上草了。而且,这个维持时间也很短,也只有几个月时间。
纯靠游牧的蒙古人,在这方面的动员能力,根本及不上拥有幽云十六州的辽或金,跟未来的后金相比,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臣的战术就是‘破袭’,骑兵用来袭击,破坏草原上的一切,人,可以杀了,草,可以烧了,牛羊,可以宰了。敌进我退,敌疲我扰。骑兵不寻求与瓦剌决战,只是一味地破袭。瓦剌人来进逼,便与步卒汇合。如此一来,敌人便会先支撑不住,自然会选择与我们的步骑兵团决一死战。”赵辉将他的思路和盘托出。
“这么个打法,得多少兵马守护粮道?征发多少民夫啊。”杨士奇有些不满。
“一样的,换个打法,也得要征发这么士卒和民夫。”赵辉答道。
这种打法其实有点无赖,相当于两个t0的武林高手纯靠拼内力,就看谁国力强,谁先撑不住谁先主动求决战,谁主动谁玩完。
朱瞻基眼中闪着亮亮的光芒,“听爱卿这么一说,这仗有的打!”
杨荣补充道:“这个打法,也得有像霍骠骑这样的人物啊。”
赵辉苦笑:“确实,这个就没取巧的办法了,只能在战斗中慢慢发掘这方面的将才,毕竟霍去病也是靠打仗才打出来的本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