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章 舌战(三),爸爸的擎天柱让我看第二集,丽端,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麈是一种大鹿,传说迁徙之时后麈都紧紧跟随前麈的方向,所以清谈会上的重要人物都手持麈尾制成的毛扇,以示挥斥风流,领袖群侪。此刻王济手中所持的麈尾乃是用白玉制成扇柄,挥动之际宽大的袍袖飘拂,露出皓白的一截手腕,倒似乎比白玉扇柄还要晶莹。

似乎很满意于自己莹白的肤色,王济再度挥了挥麈尾,方才对在座的宾客们道:“《庄》、《老》、《周易》,总谓三玄。才性四本,本末有无,剖玄析微,妙得入神。今日但请以老庄之与孔子相较,宾主往复,娱心悦耳。王济不才,愿先为诸君开言,抛砖引玉。”

“看来今天的论题是有无之辩,比那些言意之辩、形神之辩容易一些。”夏侯湛在潘岳耳边轻舒了一口气,好心提醒,“主人发言之后,第一轮所有宾客都要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安仁你赶紧打好腹稿。第一轮过后,就是单独辩论,我等可以作壁上观了。”

潘岳点了点头,对夏侯湛的提醒表示感谢。此刻四座俱寂,只听王济琅琅开口,阐明自己的观点:“有生于无,无是天地万物中的根本,阴阳凭借无而化生万物,万物凭借无而成就形体,贤者依靠无而修养德行,不肖者依靠无而免于灾祸。所以无之为用,无爵而贵。但是孔子从来只说有,不说无,而老子却能着书立说阐明无之精髓,所以老子堪为孔子之师,更胜一筹。”

王济这番话很明显是重老子而轻孔子,与当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风气殊为一体。而他邀请的宾客都是玄学同道中人,对老庄的言论身体力行,当下纷纷发言,内容都无外乎对王济观点的补充,崇尚老庄而贬抑儒学,偶有反驳,也不过是言辞之争,无伤宏旨。

此次清谈第一轮只是申述自己的观点,并不深入展开论证,所以每个人都只是言简意赅表明态度,很快就轮到了潘岳。他先前耐着性子听了一阵众人形而上的言论,只觉得兴趣不大,却也只能开口道:“在下的意见稍稍有些不同。老子已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既然是无,就无法用语言说明,一旦说出来就是错误。所以孔子故意规避有无之争,只说有,不说无,这才是真正把握了无的真谛。相反老子并不真正懂得无,他自相矛盾,常去说那个不能言说的无,实际上是把无当作了有。所以两位圣人相比较,还是孔子更胜一筹。”

潘岳的话一出口,顿时就如同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中投下一枚石块,顿时搅乱了方才的和谐气氛。众玄谈名士原本习惯了在清波中微醺的节奏,此刻骤然听到一个官职卑微的年轻人重新树起儒学大旗,不自量力地想逆当代潮流而行,不由引发了一阵小小的骚动。虽然潘岳的反驳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于道理上难以反驳,但在座都是地位高迈的名士,岂有向后生小辈屈服的道理,于是有人朝潘岳翻起了白眼,有人仰起了鼻孔,有人轻咳几声,有人缓慢摇头,似乎都自矜身份,不屑于与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计较。

今日在座的都是高官贵胄,潘岳的座位排在末席,原本他发言完毕就又轮到主人王济,而此刻王济只是摇晃着手中白玉制成的麈尾,轻皱眉头闭口不言。见王济似乎不知道应该如何反驳潘岳,一向最是巴结王济的孙楚便故意哈哈一笑,继续用一贯嘲讽的口气对潘岳道:“孔子确实有一些道理,但他也承认圣人必须效法天道。天只是自然之天,无喜怒哀乐,所以人也只需要顺遂自然,从心所欲即可。孔子为名教定出三德四维五常,其实就是在天道之外另树人道,哪里有老子真正顺遂天道自然那般超脱高妙?”

“孙公此言差矣。所谓自然,并非一定是善。若是人人都以效法自然天道为借口,那所谓贪财好色、无情背义都可以说是从心所欲,顺遂自然……”潘岳忽然想起王济家金沟乳猪的奢侈张狂,口气不由有些嘲讽,而一旁的夏侯湛察觉到堂上众人神情,忍不住私下扯了扯潘岳的衣角,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全职法师之时空之眼

偶得一灵感

斩神:一身概念技,神明嗷嗷哭!

小小的泡沫

天灾开局:我靠空间打造顶级安全屋

桃绾

我在末世做胶佬

不务正业的陈桂河

0幻梦0影踪0行异界

美丽雅阁210

四合院史上第一狠人

朝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