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7章 躬行农事(三),大宋祖王爷,愚翁,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景沂郑重接过,一一翻阅,眼睛越瞪越大。“《农书》:农桑通决,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百谷谱,梁秫茎叶似粟,其粒比粟差大,其穗带毛芒;蜀黍茎高丈余,穗大如帚,其粒黑如漆、如蛤眼;冬瓜生苗蔓下,大者如斗而更长,皮厚而有毛,初生正青绿,经霜则白如涂粉。农器图谱,犁、鑮、耰、耧、耙、曲、锄、铲,吹稻机,汲水具龙尾车、恒升车、玉衡车制作术。”
翻开第二本,“《农政全书》:凡地得水皆可田。红薯种植、贮藏、加工法,育苗越冬、剪茎分种、扦插、窖藏干藏,冷床育苗,翻蔓术。木棉要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蝗虫生殖必择坚垎黑土高亢之处,用尾栽入土中下子,深不及一寸,仍留孔窍,势如蜂窠,一蝗下十余,形如豆粒,一粒中有细子百余,或云一生九十九子,不然也。”
陈景沂翻开第三本,眼睛由瞪大变成了眯缝。“《农谚汇编》: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出来寻儿女。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小满前后,种瓜种豆。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麦要浇芽,菜要浇花。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
“奇书,奇书啊!草民的《全芳备祖》与他们差之万里。”陈景沂老泪纵横,心潮起伏。
“陈耆老此言差矣,您乃当世之陈旉,耕作之经验、之技能无出您右者,大宋的土地还待您老领着大家去耕作呢。”
“祖王爷太高看草民了,草民这些年来,本想补正《全芳备祖》,奈何精力不足,日间劳累田间,天黑即困,然此些奇书,让老朽又有了力气。老朽保证三年之内,等到这些作物大丰收大种植时,老朽的补正也将完成。”
“好,那咱们就约定三年为期。”赵德芳正色道。
两人当即相约。陈景沂将三本书小心翼翼揣进怀中,平复了一下心情,“祖王爷,还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耆老尽管说。”赵德芳道。
“陈空崖是老朽的堂孙,苏锦娘是我们江口村隔壁村的。”接着陈景沂把为两人做媒的事情说了一遍。
“这是好事,本王赞成,你把苏郎中喊来。”赵德芳痛快答应。
苏父正在人堆里忐忑不安,听到祖王爷点名见他,慌忙上前拜见。
“苏郎中行医乡里,治病救人,仁心仁德,还为大宋培养了一名医术很高的女军医,非常感谢。”赵德芳拱手道。
苏父想不到赵德芳对苏锦娘如此高看,赶紧道:“小女学艺不精,还是祖王爷指导的好,还有所赠药方,万分感谢。”
陈景沂终于知道了苏父口中的贵重之物是什么,他摸了摸怀中的三本农书,心里倏然平衡。
随后赵德芳当场让王清惠书写好定亲帖,盖上印章,这让两个老家伙激动万分。
“回去给两人说,本王再放他们几天假,你们可以先把订亲事敲定了,等下次回来就可以办结婚事宜了。”
赵德芳心中感叹,明明是苏锦娘嫁给了陈空崖的哥哥,却不想阴差阳错,还是两人成为了一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