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下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章 内政,李隆基的纨绔皇孙,五峰山下民,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河西走廊的起点是乌鞘岭,终点是玉门关。地处黄河以西、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是一个呈北西—南东走向的狭长地带。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最宽处近200公里,窄处只有几公里宽。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五载,十二月二十八日李倓在风雪中出了玉门关。进入了安西地境。路上李倓接到了一个命中注定的消息。
王忠嗣因石堡城之战触怒李隆基,济阳别驾魏林进言说:忠嗣曾自言幼养宫中,与太子关系亲密。是想拥兵以尊奉太子。”李隆基不许。
后李隆基下敕征忠嗣回长安接受三司审讯,只以阻扰军计严判王忠嗣。
哥舒翰进宫面圣替王忠嗣求情,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哥舒翰这个人很有意思的,和现在很多只看了一本三字经,就出来装孔子徒子徒孙的人很像。)
来迎接李倓的是安西四镇副节度使高仙芝以及安西四镇官员。原来的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已经被调回长安。
高仙芝是高丽人,和番将不同高仙芝长的英俊帅气,很有一股儒将气息。
李倓下了马,高仙芝躬身拜见。
“臣安西节度副使高仙芝拜见建宁郡王!”
“免礼!”
“谢郡王殿下!”
李倓看了看高仙芝说道:“安西副节度使高仙芝接旨。”
高仙芝一听大喜连忙不顾地上的泥雪就跪。
“臣高仙芝跪迎天旨!”
李倓伸手接过了苏日荣地过来的圣旨。
李倓扫了一眼圣旨念道:
“门下:联惟治世以文,戴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社稷之干城也。乃能文武兼全,出力报效追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尔安西副节度使高仙芝,恪尽职守,忠君报国。不意胡酋扰我安西,尔援古今颇牧,。兹特授尔为安西节度使。敕命!天宝五载十月初五!”
高仙芝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安西节度使,于是连忙说道:“臣高仙芝接旨!谢陛下天恩!”
李倓念完圣旨从苏日荣手里接过安西节度使的印信,走到高仙芝跟前说道:“高帅接印信!”
高仙芝连忙起身恭敬地接过印信说道:“外臣已经在焉耆(yānqi)给郡王准备好驻地,郡王可先暂居于焉耆。”
“高帅且慢!”
李倓说着将高仙芝拉倒一边说道:“高帅是否已经接到了长安驰报。”
高仙芝一听愣了一下,随即说道:“外臣确实已经接到长安驰报!”
李倓微微笑了笑说道:“可是圣人让你帮我拿下碎叶城?”
高仙芝说道:“郡王英明!”
李倓说道:“我想让高帅在龟兹重新给我准备一所新驻地。”
高仙芝一听怕李倓坏了自己的计划,于是想了想说道:“郡王殿下如果重建营我怕时间不够,况且龟兹靠近突骑施恐怕不安全呀!”
李倓呵呵一笑说道:“高帅说笑了!此地距离龟兹至少还有三千里,虽然我这部众都有马匹,但是最快恐怕也有一个月的路程吧?”
高仙芝有点为难了。
李倓继续说道:“如果我猜的不错,高帅恐怕是要将安西大军在疏勒集结,你怕龟兹受到突骑施袭击不安全对不对?”
高仙芝大惊,李倓所说的正是自己的想法,这想法还是自己最近想出来的,但是李倓是怎么得知的?
李倓看了看高仙芝,嘿嘿笑了笑说道:“我猜的!。”
高仙芝抹了抹头上的汗心道:“凭啥猜出来的?真邪乎了!”
高仙芝小声说道:“郡王说的不错!外臣是这么想过。”
李倓说道:“你听我的,你重新给我安排驻地!你那个策略不太好,我这里有一套比你那个更完美的策略。”
高仙芝对于李倓在陇右的战术他有所了解,但是李倓都没有到过安西,他怎么有比自己更完美的策略。
高仙芝对于李倓的说辞一点都不相信,自己的策略是接到驰报后,经过仔细推演最终定下的方案,已经是最好的策略了,怎么可能还有比自己还好的方案。
高仙芝小声说道:“外臣不认为有比我更完美的策略,外臣也想请教郡王是如何得知外臣的想法的,难道郡王有孔明之能?”
摇了摇头说道:“我可没有孔明的占卜之术,我猜的!”
“又是猜的?”
高仙芝一点都不相信就靠猜都能猜出来自己的作战策略。高仙芝最后嘴上还是同意了李倓的要求,但是并没有安排人在龟兹安排驻地。
他现在不是想知道李倓的什么完美策略,他更想知道李倓到底有没有猜中他的心思,如果李倓真的猜中了他的心思那就太厉害,太吓人了。
李倓的队伍士兵加上百姓不过八千数,后来河西又收留了两千多人,总计不过一万多一点,按家庭为单位不过两千帐。
为了赶路李倓放弃了行军半日的规定,所有行李百姓自带,或乘车、或骑马,到了驻地按事先规定的各自安营。河西、陇右百姓都有从军经历所以管理起来还是相当容易的,
一切安排好李倓就将自己的几个属下叫进了自己的营帐。
李倓拿出了一份文书递给苏日荣说道:“我们再有一个月就出境了,这是我整理的一些我们将来的政策,你们看看有什么意见尽管说,畅所欲言。”
苏日荣接过李倓的文书只看了两眼就皱起了眉头,只不过没吭声。
苏日荣看完递给了李岫,李岫看完脸上并没有变化。
李岫看完递给了岑参,岑参看了第一眼就炸毛了。
“郡王你这政策不行!绝对不行!这是取乱之道!”
李倓笑了笑说道:“说说哪里是取乱之道。”
岑参说道:“第一条将柜坊并入都护府就不行,官吏怎么能从事经商,士农工商自古就有分类,都护府的官员都成了商人成何体统。”
李倓看向李岫说道:“李仓曹你有何看法?”
李岫说道:“郡王!生存是第一要务,没有钱粮如何生存?”
岑参一听连忙反驳道:“士大夫饿死也不能经商!生死事小,失节事大。”
李岫不屑地说道:“长安城里面的士大夫私底下那个不经商的,你怎么不去和他们说?”
“你……”
李岫一句话差点把岑参憋死。
苏日荣看二人要吵起来于是连忙说道:“二位切莫争吵,不如让柜坊还给郡王,都护府入股,郡王只用每年给都护府一定数额钱粮如何?毕竟都护府需要钱粮维持。”
“岑参军你意下如何?”
岑参想了想觉得这样自己还能接受,只能算勉强同意了。
李倓看岑参没有了异议于是说道:“既然都没有了异议,这件事就这么暂时定下!岑参军其他条款你还有什么意见?”
岑参说道:“这第二条将人丁税摊入田亩不行!”
李倓笑道:“为何不行?”
岑参说道:“自古以来就没有向士大夫征收赋税的,还有这个按家产承担徭役,这些简直不堪入目。”
李倓笑了笑看向李岫。
李岫说道:“我们就这么点人!不让都护府经商,然后再让一些人免除赋税和徭役,我想请问岑参军你从哪里弄钱粮?是不是多给百姓加点税?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听你的!”
岑参憋了半天,也没想到从哪里弄钱,于是叹了一口气说道:“郡王岑参无能!我做不了这都护府参军!”
岑参说完转身就走,果然是书生意气。
李倓一看这岑参,抬杠抬不过了就想遛,于是连忙追了出去。
李倓追出营帐,对着岑参的背影喊道:“岑参军!”
岑参听到李倓喊他于是停了下来。
“郡王!岑参能力有限!你还是放我回去吧!”
李倓笑了笑说道:“回去可以!我们单独聊聊!聊完你是去是留悉听尊便,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