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下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章 争论,李隆基的纨绔皇孙,五峰山下民,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刚才人多李光弼没看到李倓,这时突然看到李倓连忙就要行礼。
李倓一看微微一笑连忙小声小说道:“我是圣人敕封的定远将军。”
李光弼一听也是会心一笑说道:“李将军好久不见啊!真没想到你会来陇右!”
李倓说道:“我也没想到你会在陇右,我听大帅说你不是去河西了做赤水军使了吗?”
李光弼说道:“我最近接到的新军令,我现在是临洮军兵马副使。”
李倓听李光弼说完愣了一下,随后兴奋的小声问道:“是不是要打仗了?”
李光弼四下打量了一下小声说道:“可能!”
这里说一下,湟水是今天的青海省湟源县,为白水军驻地,白水军军使就是哥舒翰。
李倓跟着王忠嗣回了节度使府,然后就被王忠嗣独自安排了一个小院子,小院子亭台楼榭,花鸟虫鱼,应有尽有,而且丫鬟、婆子仆人一个不少,整个配套设施一点都不比自己的郡王府差。
不过让李倓更生气的是还给李倓配了两个特别漂亮的贴身美姬,而且还是李倓特别喜欢的西域美女。
吃过午饭李倓心里就开始嘀咕起来:自己是来从军打仗的,又不是来游玩度假,给自己安排这些意欲为何?如果王忠嗣把自己像金丝雀养起来还不如回长安呢?李倓觉得自己需要找王忠嗣把话说明白了。
李倓出了房门,门外院子里一个小厮就跑了过来。
“主子!”
李倓直接了当第说道:“我要见大元帅!”
“这……”
“怎么的?我不能见吗?他在哪带我去见他!”李倓有些生气了。
小厮一看连忙说道:“不是不能见,是大帅不在府内!”
李倓眼睛一瞪说道:“我靠!和你说话怎么那么费劲呢!你能不能别问一句说一句,没一点眼色呢!”
小厮一听连忙说道:“大帅去了鄯城。”
鄯城就是陇右道河源军驻地,河源军军使是王难得,鄯城大概位置就是今天的青海省西宁市。
“带我去!”
“主子……”
“啰嗦什么给我带路!”
李倓说着就像提小鸡一样,抓着小厮的前胸提溜着就向外走。
小厮被李倓的举动吓懵了,他没想到李倓看着一副书生模样力气却这么大,自己不说体胖如牛了,自己怎么也得有说一百五六十斤吧,李倓就像提孙子一样就把自己给拎了起来。
小厮一看李倓不是好惹的主,连忙说道:“主子松手!小人给你带路,小人给你带路。”
李倓听到小厮求饶这才放了小厮。拳头真的比讲道理有效果,李倓知道给小厮讲道理根本没一点毛用。
从鄯州出发到鄯城距离差不多有一百二十里,李倓到鄯城的时候天还没有黑。
李倓在小厮的带领下到了河源军驻地,然后让门卫进去通报。
王忠嗣正在听河源军使王难得汇报军务,听说李倓竟然从鄯城追了出来气的一脸铁青,但是随后又忍了下来。
王忠嗣不是怕李倓和李亨,他是怕李隆基,毕竟李倓是李隆基特意交给他的,要是以前他早就跑到辕门外脚踹李倓了。
王忠嗣没办法只能让人把李倓叫进了营帐。
王难得看了看王忠嗣的脸色说道:“大帅!要不我先出去!一会再汇报军务?”
“不用!你坐着就好!”
“得令!”准备起身离开的王难得重新坐了回去。
李倓进了中军大帐就看到了满脸阴乌云的王忠嗣,下面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武将。
“大帅!”
李倓还是懂军中的规矩的没有叫伯父。
王忠嗣慢条斯理地说道:“你既然叫我大帅!你就应该懂得军中规矩,没有我的军令你竟然敢私自离开节度使府?”
李倓说道:“大帅就没有把我当军士,为何要用军法治我的罪?”
王忠嗣的脸色立刻青一块白一块。
王忠嗣吐了一口闷气沉声说道:“行军打仗不是你街头斗殴,我受圣人嘱托,你万不能出事了。”
李倓继续反驳道:“圣人也是行伍出身岂能不知危险?既然允许我从军肯定是深思熟虑的,但是大帅却将我作笼中金丝雀对待,我觉得大帅您这是在蔑视!”
李倓一番说辞把王忠嗣给逗笑了。
“呵呵!
王忠嗣笑完以后脸色一变说道:”我蔑视你?据我所知你除了在长安的朱雀大街街头逞凶斗狠,你也没其他能力吧?你不要说你在西山的事了,那不过是巧合而已。”
西山的事很多人都是一直以为是个巧合。
“那只是大帅道听途说而已,就算不提西山的事,我还帮陛下处理政务!这些大帅知道吧!”
王忠嗣也挺搞笑,笑着说道:“对对对!我把这事忘了!但是这里不是朝堂你只动嘴就行了,你以为行军打仗是靠嘴说的吗?”
李倓正想开口反驳却听到旁边传来从腹腔发出得咳嗽声。
李倓扭头一看原来是身边的那个陌生将军在憋笑,整个脸都已经憋的通红,王难得从来没想到,一向不拘言笑得王忠嗣会竟然和一个毛头小子斗起嘴来,并且还有来有回。
王忠嗣则感觉到了气氛不对连忙收了笑容。
李倓说道:“俗话说:是骡子是马你必须拉出来溜溜,把我圈养起来肯定不行,你需要把我安置到军中试试才知道,不是我吹牛,什么孙武、吴起、白起、王翦、李牧、韩信、李靖的,都是土鸡瓦狗,插标卖首之徒。”
李倓吹牛逼不捡地方,舔着个大脸越吹越离谱。
王忠嗣终于忍不了。
“放肆!你当我中军大帐是书场吗?任由你在此胡言乱语!来人给我拖出去送回鄯州。”
人都有偶像!即便王忠嗣也不例外,也不知道李倓点了他的哪个死穴,彻底让王忠嗣火了。
说话间四五个侍卫冲了进来,就要捉拿李倓。
李倓一看连忙吼道:“慢着!李倓不服!大帅这是以势压人。”
众侍卫被李倓一声吼震的愣住了。
王忠嗣一看催促道:“把他嘴堵上,赶紧拖下去!送回鄯州”
一旁的王难得一看这事闹得。他虽然不认识李倓,不过看这情况李倓绝对是个有身份的人,不然也不可能在王忠嗣面前这么嚣张。他十分怀疑这李倓有可能是圣人派来监视王忠嗣的,王忠嗣真要是得罪了这种人,到圣人那里他胡言乱语一番就坏事了。
王难得的连忙起身说道:“大帅!这小将军不是说是骡子是马……。”
不得不说王难得也被绕进去了。
王难得脸一红连忙改口道:“大帅何不给小将军一个机会?如果小将军可以大帅岂不是埋没了人才,小将军如果做不了自然就回鄯州了!”
王忠嗣听了王难得的话瞬间沉思了起来。
李倓一看连忙说道:“大帅只管出题!我回答不上来立刻回鄯州,再不提行军打仗的事。”
王忠嗣一听也好,如果真的就这样把他困在鄯州,说不定他会搞出什么幺蛾子的事情。
“那好我问你一万大军一个月需要多少粮草。”
李倓想了想说道:“一万大军每月需要粮草两万四千石,如果是从鄯州城往鄯城运粮则需要四万石。”
王忠嗣点了点头,李倓说的数据和实际情况相差不多,看来李倓脑子里有点东西。
以明朝军队粮草后勤供应为例:士兵每天一升五合米豆,一个月就是四斗五升粮。
马匹每天三升精料(和士兵吃的一样),一束干草(约十分之一石),一个月就是九斗粮三石草。
一万军队,战马驮马按五千合算,人吃粮4500石,马吃粮4500石草石。即每月消耗粮草石。
假设前线到粮仓之间有200里长的后勤线,用牛车运送粮草,往返一次需要十五天,中途消耗40%。所以每月需要供应粮草约石。其中粮食约石,干草约石。
如果用人力搬运,则也需要供应粮草约石。其中粮食约石,干草约石。
孙子兵法云:“带甲十万,千里馈粮”意思就是粮草囤积之地和军队距离达到一千里,后勤就无法保障了。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记载,唐朝士兵每日支米2升,则一万士兵每日耗米2万升,一个月(按30天算)耗米60万升。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出入,唐朝的边防军队一般都会屯田,实际消耗可能低于此数,但是在无法屯田的地方消耗可能会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