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剑指晋州
北阳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章 剑指晋州,双蛇入菊1V2笔趣阁,北阳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英娘听闻谭威虚心请教,并未推辞,她本就崇拜巾帼女杰,对军国之事颇有见解,此时更是来了兴致。二人围坐在桌前,英娘拿起纸笔,一边讲解,一边画图解说,又见谭威案上有地图,更就详细分析起来。
她纤细的手指握着炭笔,在纸上迅速勾勒出各种势力标注,口中条理清晰的解释着。
原来如今形势很不乐观,英娘在卢府和宗室那知晓了一些特殊的情况,此次清军绕燕山长城南下,避开山海关横扫京畿是个圈套,满清兵分两路,岳托从西路南下,遇到了卢象升从宣大带来的天雄军,朝廷即令卢象升挂兵部尚书衔领天下援军,同时下旨各地勤王,卢象升在冀北一带与岳托胶着,便给了东路多尔衮机会。
本来多尔衮打算先横扫冀东地区,然后东进山海关,对蓟州和山海关骚扰,并不打算硬拼,此地关宁铁骑和辽东诸将只要被动,那关外的皇太极就直接抄家。
当然多尔衮也知道希望不大,崇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乱动山海关守军的。所以多尔衮在冀东不会浪费时间,差不多了就会北上与岳托合围卢象升,围点打援差不多了就兵临京城,试探一下崇祯,只要大明自乱阵脚,一切都好说。
计划是不错的,历史上也确实围灭了卢象升,打散了各地勤王之师,兵临城下,逼的崇祯昏招尽出。
可是!多尔衮在第一步,横扫冀东时,就在静海直接被谭威穿成了串儿,一切都变了。岳托听闻后直接脱离对峙北上,多尔衮的东路军损失不大,就是主将没了,疯了般要找谭威麻烦,结果皇太极不许,下令北上蓟州回撤,一切都乱了计划。
就在卢象升组建北大营统筹各地抽调的援军之时,清军在蓟州又突然按兵不动了,几日后才知道,那是在等一个人——孔有德!
孔有德所领的八旗汉军有些特殊,这是目前东亚装配火器极高的一支部队,之前孔有德的登莱军就是火枪火炮加轻骑,叛逃满清后,满清一度打算组建新的两支旗——正黑旗和镶黑旗,无他,就因为孔有德带来的大明花重金采购的红衣大炮可以攻城!
当然最后各种原因也没有变成满洲十旗,孔有德被编入八旗汉军,仍以火器为主,这次清军等待孔有德汇合,看来有新的行动了,连着几日二鬼子的八旗汉军特别卖力,连破冀南八县,给满清充当急先锋。
在英娘的分析里,远离京城的冀南没有战略价值,那就只有一个可能,那是陷阱,等着卢象升上钩,只要能消灭卢象升,京畿之地再无对手,那就可以放心堵住京师,剩下的就让孔有德狠狠的开炮就行了。
不过既然连英娘都看得出来,那些朝中大员怎么会看不出来,但是政治是复杂的,朝中的杨嗣昌、山海关的高起潜、甚至北大营的监军方正化都与卢象升不和,没办法,你太出头了。
所以这个陷阱估计最后肯定会跳进去的,都是被自己人推进去的。
英娘一边讲着,谭威一边结合前世记忆写写画画,英娘注意到谭威写字的方式与字体十分怪异,忍不住好奇问道:“谭将军,您这字写得甚是特别,与我平日所见大不相同,这是为何?” 谭威笑了笑,并未多做解释,只是含糊说出于保密而练习的字体。
讨论结束后,谭威想起还有重要事务要处理,便对英娘说道:“我待会儿要派人给总督汇报此次剿灭圆顿教的情况。您身体初愈,不宜久留军营,我已与李知州商议,您先修养几日,随后由他派人送您回昌平皇陵。”
英娘听后原本平静的面容瞬间变色,眼眶一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最终忍不住落下。谭威见状心中诧异忙问道:“县主这是为何?”
英娘犹豫片刻,抽泣着说道:“谭将军有所不知,那胡飞前些日子向我提亲,我听闻他儿子胡瑙品行恶劣,可这婚事是陛下有意促成,我实在不愿……”
谭威听后心中暗自思索,他知巨鹿之战后,明清局势必将发生重大转变,加之满清定会再次围困京城。以他对当前局势的判断,胡飞那半吊子火枪营难成大器,崇祯皇帝对胡飞寄予厚望,最后恐怕只会失望。
而且按照历史发展,巨鹿之战卢象升战死后,满清紧接着便会打到北京城下,那时胡飞定然失宠,就算自己改变历史,但只要胡飞遇到孔有德,那崇祯的火器强国梦就会破碎,毕竟单论火器,孔有德部如今还是东亚最强。
想到此处谭威开口劝道:“依我看,您不如四月再回昌平。届时局势或许会有所变化,这婚事说不定也会有转机。” 英娘却摇了摇头道:“谭将军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不想再给您和李知州添麻烦,还是尽早回去的好。”
谭威见她心意已决,也不好再勉强,只得将英娘送出营帐。望着英娘离去的背影,谭威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惆怅。
就在圭圣军准备接令开赴晋州协防之时,传来消息,八旗汉军前锋已然逼近冀中,谭威不敢耽搁,立刻找到李达,神色凝重地说道:“李知州,如今八旗汉军前锋来势汹汹,军情紧急。您需即刻备战,加强城防,坚壁清野。另外如今境内不安,为保县主安全,还望您暂不要送她回昌平,等局势平稳后再行为。”
李达听后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忙点头应允:“谭将军放心,我自会安排妥当。”谭威随即率领圭圣军急行军赶赴晋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