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张一疯,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红楼梦》第九回“训劣子李贵承申饬,嗔顽童茗烟闹书房”深度解读

一、回目解析

1.回目版本差异

《红楼梦》版本众多,各版本中第九回回目表述存在一定差异。在常见的脂砚斋评本系统里,有“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这样的表述。而在程高本等其他版本中,回目或许会有微妙变化。

脂本的用词极具特色,“训劣子”“嗔顽童”精准地抓住了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与核心行为。“训”字凸显出李贵所承受的教导之责,“嗔”字则生动地描绘出对茗烟闹事的恼怒之情。“承申饬”一词较为古朴典雅,强调李贵接受上级的申斥,体现出贾府内部严格的等级秩序。

程高本等版本在回目用词上可能更偏向通俗易懂。不同版本的用词差异,一方面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整理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加工。另一方面,这些差异也蕴含着深意。古朴典雅的用词,更能贴合《红楼梦》整体的文学风格,展现出那个时代的文化韵味;而通俗的表述,则可能是为了让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易于理解。这些差异为红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读者从回目这一细节之处,便能窥探到不同版本的独特魅力与背后的文化内涵,也为深入探究《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和演变轨迹提供了线索 。

2.回目含义剖析

从字面意思来看,“训劣子李贵承申饬”,“训劣子”明确指出李贵的任务是教导那些顽皮、不成器的子弟。在贾府家塾这个场景中,李贵作为宝玉的仆人,承担着一定的教导与管理责任。“承申饬”则表明李贵因为没有尽到相应职责,导致学堂出现混乱,而受到上级的申斥。这一句简洁地概括了李贵因学堂之事而遭受责备的情节。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嗔”体现出一种恼怒、责怪的情绪,针对的对象是“顽童”茗烟。茗烟性格活泼、冲动,在宝玉受委屈时,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冲进书房大闹一场。“闹书房”清晰地描述了事件的核心场景与主要行为,即茗烟在书房引发了混乱。

深层寓意上,这一回目暗示了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潜在的矛盾。李贵作为仆人,处于贾府等级体系的中层,他既要听从主子的命令,又要管理学堂中的子弟,这种夹心层的身份使他在面对学堂混乱时左右为难。他受到申饬,反映出贾府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对下人的严苛要求。

而茗烟闹书房这一情节,看似是顽童的冲动之举,实则反映出封建礼教下被压迫者的反抗情绪。茗烟作为宝玉的小厮,深知宝玉在贾府的地位,也感受到宝玉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他的闹事行为,既是为宝玉出气,也是对学堂中压抑氛围和不公平现象的一种反抗。

整回目对第九回的内容起到了高度概括的作用。它涵盖了学堂从平静到混乱的过程,以及事件发生后相关人物的反应。同时,也暗示了贾府内部的种种问题,如教育的失败、子弟的不成器、等级制度的严苛等。这些问题如同冰山一角,预示着贾府未来的衰败命运,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让读者在品味回目的过程中,便能对整回的核心内容和深层意蕴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

二、情节梳理

1.入学前的准备与告别

宝玉上学前,袭人作为贴心丫鬟,早早将书笔文物收拾妥当,整齐地摆放一旁。她坐在床沿,神情有些落寞,满心都是对宝玉的牵挂。见宝玉过来,袭人赶忙起身,拉着他的手,细细叮嘱:“你这一去学堂,念书的时候就一门心思放在书上,下学了就早些回来,别在外面贪玩。天气凉了,记得添换衣服,还有那手炉脚炉的炭火,你得盯着点那些小厮,让他们及时给你添上,可别冻着自己。”她的话语里,满是关切与担忧,像一位操心的长辈,将宝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

宝玉虽有些不耐烦,但也知道袭人是真心为他好,便点头应下,还不忘安慰袭人:“你别闷着自己,我去去就回。”说完,又特意去嘱咐了晴雯、麝月等丫鬟几句,才转身离开。从这一细节,不难看出宝玉对身边丫鬟的体贴,他并非只知享受的公子哥,对这些伺候他的人也有着深厚的情谊。

告别丫鬟后,宝玉先来到贾母房中。贾母正坐在榻上,见宝玉进来,脸上立刻露出慈祥的笑容。她招手让宝玉到跟前,拉着他的手,轻声嘱咐:“我的儿,在学堂里要听先生的话,和同学们好好相处,别受了委屈。要是有什么事,就回来告诉祖母。”贾母的疼爱溢于言表,在她心中,宝玉是最疼爱的孙子,生怕他在外面有丝毫闪失。

接着,宝玉来到贾政书房。贾政正在看书,见宝玉进来,先是冷笑一声,放下手中的书,一脸严肃地说道:“你要去上学了?可知道读书的重要?别整日只知道和那些丫头们混在一起,要是学不好,就别回来见我。”贾政的话语里满是严厉与期望,他一心希望宝玉能走仕途经济之路,光宗耀祖。宝玉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站在一旁默默听着。这时,一旁的清客相公赶忙出来打圆场:“老爷,宝二爷聪明伶俐,定能在学堂好好读书,将来必成大器。”贾政这才脸色稍缓,挥挥手让宝玉离开。从贾政与宝玉的交流中,能明显感受到父子间的隔阂与贾政封建古板的形象。

最后,宝玉想起还未与黛玉告别,便匆匆来到黛玉房中。黛玉正坐在窗前看书,见宝玉进来,起身相迎。宝玉笑着说:“林妹妹,我来和你辞行,我要去上学了。”黛玉打趣道:“好呀,这一去,可定要蟾宫折桂了。”宝玉挠挠头,笑道:“林妹妹放心,我下了学就回来,咱们还一起吃饭,那胭脂膏子的事也等我回来再弄。”两人又闲聊了几句,黛玉忽然想起什么,问道:“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宝玉笑而不答,告别黛玉后,便同秦钟一起上学去了。宝玉与黛玉之间的对话,充满了亲昵与默契,展现出两人深厚的感情,而宝玉对宝钗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内心的情感倾向。通过宝玉上学前与众人的交流,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跃然纸上,同时也进一步展现了他们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

2.学堂中的暗流涌动

贾家义学,本是贾家祖宗为族中子弟设立的学习之所,意在让族中贫寒子弟也能有读书识字、求取功名的机会。然而,这看似充满希望的学堂,实则暗流涌动,各方心思交织,为后续的大闹学堂埋下了重重伏笔。

学堂里的学生们各怀心思。那些真正想读书求上进的子弟,为数不多。大部分人或是为了应付家族的要求,或是把这里当作结交人脉、寻欢作乐的场所。他们表面上在课堂里规规矩矩,私下里却有着各种算计和心思。

宝玉和秦钟的到来,给学堂带来了不一样的氛围。二人同来同往,同坐同起,关系日益亲密。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有着女儿般的娇羞;宝玉则惯能作小服低,情性体贴,话语绵缠。他们彼此欣赏,相互吸引,不仅在学业上相互交流,在情感上也越发深厚。贾母爱屋及乌,对秦钟也格外疼爱,甚至让他们不必论叔侄,只论弟兄朋友。这种亲密关系,在学堂里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议论。

而薛蟠,这个金陵一霸,也在学堂之中。他来上学,并非真心向学,不过是偶动了龙阳之兴,想在学堂里结交些契弟罢了。薛蟠生性风流,浮萍心性,得新弃旧,今日爱东,明日爱西。他在学堂里搅得一片混乱,却又不常来,只是偶尔现身,便给学堂带来一阵风波。

香怜和玉爱,这两个多情的小学生,生得妩媚风流,是薛蟠的相知。他们与宝玉、秦钟相互有意,每日一入学中,虽四处各坐,但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秦钟常趁此和香怜挤眉弄眼,递暗号儿,二人假装出小恭,走至后院说梯己话。这种隐晦的情感交流,在学堂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本就容易引发他人的好奇与嫉妒。

金荣,亦是薛蟠的好友,却因薛蟠有了香玉便被弃之不顾。他心中本就充满怨恨,又见秦钟与宝玉关系亲密,还和香怜等人暗中往来,心中的嫉妒之火越烧越旺。金荣自觉被冷落,又看不惯宝玉等人的亲密,便在心中暗暗盘算着要找机会发泄不满。

学堂的环境看似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实则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这里鱼龙混杂,各种性格、背景的学生汇聚在一起。家族的利益、个人的欲望、情感的纠葛,都在这里交织碰撞。表面上的平静,掩盖不住底下涌动的暗流。

宝玉和秦钟等人的亲密关系,挑战了传统的礼教规范,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非议。而薛蟠的随性而为,更是破坏了学堂的秩序。金荣的嫉妒和怨恨,如同一个导火索,随时可能引发一场冲突。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压抑的氛围,使得学堂里的矛盾一触即发。

学堂的管理也十分松散。先生代儒虽有学问,但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难以对众多学生进行严格的管束。贾瑞作为暂时管理学堂的人,不仅没有起到公正的管理作用,反而贪图便宜,以公报私。他收受金荣的好处,对金荣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无疑助长了金荣的气焰,也让学堂的秩序更加混乱。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学生们不同的心思、复杂的情感纠葛、松散的管理,都为后续的大闹学堂埋下了隐患。平静的学堂,即将被一场激烈的冲突所打破,而这场冲突,也将进一步揭示出贾府内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

3.大闹学堂的经过

这日,学堂里先生代儒因家中有事,早早便离开了,只留下学生们自行学习。这本是平常的一天,却因金荣心中的嫉妒与怨恨,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秦钟和香怜趁着先生不在,又开始暗中传递眼神。两人心领神会,假装要去出小恭,一同往后院走去。他们本以为无人注意,却不想金荣一直对他们的举动耿耿于怀,时刻留意着他们的动向。见两人离开座位,金荣心中冷哼一声,觉得机会来了,便偷偷跟了上去。

到了后院,秦钟和香怜正说着悄悄话,互诉着彼此的心意。金荣突然冲出来,阴阳怪气地说道:“你们这样鬼鬼祟祟的干什么故事?我可也拿住了,贴的好烧饼。”秦钟和香怜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脸色苍白,一时不知所措。金荣得寸进尺,一口咬定说:“方才明明的撞见他两个在后院子里亲嘴摸屁股,一对一,撅草根儿抽长短,谁长谁先干。”这般露骨又污蔑的话语,让秦钟和香怜又羞又恼。

秦钟和香怜深知此事若传出去,他们的名声将毁于一旦。两人又气又急,决定向贾瑞告状,希望他能主持公道。贾瑞平日里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收了金荣不少好处,自然偏袒金荣。他不但没有责备金荣,反而指责香怜多事,让他们不要在学堂里生事。

金荣见贾瑞如此偏袒自己,越发得意忘形,言语间更加放肆。玉爱本就看不惯金荣的嚣张跋扈,此时忍不住站出来与金荣争吵起来。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气氛愈发紧张。

贾蔷与贾蓉交好,平日里与秦钟关系也不错。见秦钟受了委屈,心中很是不平。但他为人聪明伶俐,深知直接出面帮忙可能会惹来麻烦,于是心生一计。他故意走到茗烟身边,装作不经意地说道:“宝玉和秦钟被人欺负了,也不知道他们的小厮会不会为他们出气。”茗烟本就是个年轻气盛、爱惹事的主儿,平日里对宝玉忠心耿耿,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也不及细想,立刻冲过去揪住金荣,破口大骂:“你这杂种,竟敢欺负我们宝二爷和秦相公,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

金荣没想到茗烟会突然冲出来,一时有些慌乱,但很快便反应过来,奋力挣扎着要去抓打宝玉和秦钟。他的朋友见状,拿起砚台便朝茗烟扔去,想要帮金荣解围。谁知这砚台偏了方向,正好砸在贾菌的桌上,将贾菌的磁砚水壳打得粉碎,溅了一书黑水。

贾菌年纪虽小,志气却大,极是淘气不怕人。见自己的东西被砸坏,顿时怒不可遏,不顾同桌贾兰的劝说,两手抱起书匣子,用力抡向金荣朋友那边。这一下用力过猛,书匣子砸在了宝玉的桌上,将宝玉的一碗茶砸得碗碎茶流。

一时间,学堂里乱成一团。金荣见势不妙,顺手抓了根毛竹大板,朝着茗烟打去。茗烟躲避不及,被打了一下,疼得他大叫起来,连忙呼喊其他小厮帮忙:“墨雨、扫红、锄药,快来帮忙!”墨雨听到呼喊,立刻掇起一根门闩,扫红和锄药手中也各自拿着马鞭子,几人蜂拥而上,朝着金荣等人冲去。

贾瑞见局面失控,急得在一旁拦这个、劝那个,可谁也不听他的话。众顽童有的趁机帮着打太平拳,在一旁起哄助威;有的胆小怕事,躲在一边瑟瑟发抖;还有的觉得好玩,直立在桌上拍着手儿乱笑,大声呼喊着让他们继续打。整个学堂瞬间陷入一片混乱,吵闹声、叫骂声、桌椅碰撞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变成了一个战场。

秦钟在混乱中也未能幸免,他的头不小心撞在了金荣的板上,顿时鼓起一层油皮,疼得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宝玉见秦钟受伤,心疼不已,大声说道:“我要回去告太爷,让他好好惩治你们这些无法无天的人!”

李贵作为宝玉的跟班,深知此事若闹大,自己也脱不了干系。他赶忙喝骂了茗烟四个一顿,将他们撵到一边,试图控制住局面。他深知宝玉在贾府的地位,也明白这件事不能轻易收场,于是赶紧过来安抚宝玉和秦钟:“宝二爷,秦相公,你们先消消气,有话好好说。这事儿我一定给你们一个交代。”

贾瑞也怕事情闹大,传到上面去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他急忙过来央告秦钟和宝玉,希望他们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宝玉却不依不饶,坚持要金荣赔不是。金荣心中虽不情愿,但在众人的逼迫下,也只好向秦钟作了揖。宝玉还是不满足,定要金荣磕头认错。金荣无奈,只能咬着牙,极不情愿地给秦钟磕了头。这场大闹学堂的风波,才暂时得以平息。

在这场激烈的冲突中,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茗烟的冲动莽撞、金荣的嚣张跋扈、贾瑞的自私偏袒、贾蔷的机智狡黠,以及宝玉对秦钟的深厚情谊,都在这混乱的场景中一一呈现。这场冲突不仅打破了学堂表面的平静,也进一步激化了人物之间的矛盾,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更多的伏笔 。

4.事件的平息与结果

李贵见多识广,深知此事若不妥善处理,必将引发更大的麻烦。他先喝住了情绪激动的茗烟等人,严厉斥责他们的鲁莽行为,让他们退到一旁。随后,他满脸堆笑地转向宝玉和秦钟,好言相劝:“宝二爷,秦相公,消消气,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当。这事儿我定会查个水落石出,给二位一个满意的交代。”李贵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神示意贾瑞赶紧过来帮忙圆场。

贾瑞心里清楚,若是事情闹到上面,自己偏袒金荣的丑事必定败露,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于是,他赶忙跑到宝玉和秦钟面前,点头哈腰,满脸赔笑:“二位公子,都是学生管教无方,才出了这等乱子。还望二位公子高抬贵手,饶了这一次,我定好好教训那些闹事的人。”

宝玉心疼秦钟受伤,依旧不依不饶,坚持要金荣给个说法。金荣在众人的施压下,心中虽充满不甘,但也不敢再强硬。他先是极不情愿地向秦钟作了揖,低声说了句“对不住”。然而,宝玉并不满意,大声喝道:“不行,必须磕头认错!”金荣脸色涨得通红,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咬着牙,在众人的注视下,给秦钟磕了头。

这场大闹学堂的风波,至此暂时得以平息。但此事对人物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宝玉和秦钟的友谊在经历这场风波后,变得更加深厚。他们共同经历了这场委屈与冲突,彼此的信任和依赖进一步增强。而金荣与宝玉、秦钟之间的矛盾则彻底激化,金荣心中对他们充满了怨恨,这也为后续可能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对于贾瑞而言,他在学堂中的威望一落千丈。学生们都看清了他偏袒不公、自私自利的真面目,对他更加不屑。李贵则通过这次事件,展现出了他的沉稳与应变能力,在宝玉身边的地位或许会更加稳固。

从后续情节来看,这件事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金荣回家后,将此事告知了他的姑妈璜大奶奶。璜大奶奶听闻侄儿受辱,气势汹汹地要去宁国府找秦可卿理论,却不想碰了一鼻子灰。这一情节不仅进一步展现了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从侧面反映出贾府家族内部的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渐激化。这场看似小小的学堂风波,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贾府这座大厦内部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 。

三、人物群像

1.宝玉与秦钟

宝玉与秦钟,在《红楼梦》的世界里,宛如两颗独特的星辰,各自闪耀却又相互辉映,共同演绎出一段超越世俗的情谊,同时也对封建礼教发起了无声却有力的挑战。

宝玉,身为贾府的核心人物,衔玉而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性格叛逆,对封建礼教所推崇的仕途经济深恶痛绝,不屑于走传统的科举之路。他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尤其是对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女子,有着深切的关怀与平等的对待。在他眼中,“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这种独特的性别观,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无疑是离经叛道的。

秦钟则出身贫寒,虽寄人篱下,却生得眉清目秀,腼腆温柔。他聪明伶俐,内心敏感细腻,对宝玉所处的富贵世界既充满向往,又有着自己的坚守。

二人的友谊始于偶然的相识,却因彼此灵魂的契合而迅速升温。他们同来同往,同坐同起,在学堂中相互陪伴,不仅在学业上交流切磋,更在情感上相互慰藉。这种亲密关系的建立,源于他们对彼此内心世界的理解与认同。宝玉欣赏秦钟的清秀脱俗与聪慧灵秀,秦钟则倾慕宝玉的纯真善良与豁达不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娇宠外室

鸾镜

命劫天虚

我叫儒雅的儒

穿越千年:赴一场红颜之约

哈里星星

小说里当叛逆路人甲

大健康我在哪下

开局天道黑户,活成武道祖师爷

盐罐里的龙鱼

重生86:死刑犯的身世之谜

一展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