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沙闲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章 渡江(五),川卒,梅沙闲士,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志早就被弟兄们抛在了身后,连一个鬼子都未碰上,见鬼子开始后退了,便大叫道:“特战连向后包抄,不要让鬼子跑了。”便领着警卫班率先向鬼子大队长所在后方冲去,特战连的弟兄也紧跟着转向。来到鬼子后方,有人自觉得操着鬼子后方押阵的两挺重机枪,对着后退的鬼子开始扫射。鬼子被包了饺子,只剩下一个个被吃掉。十几分钟后,在我军优势兵力和强大火力的围攻之下,鬼子45联队第3 大队一千多人被全部消灭。
金陵保卫战撤退命令下达以后,各个部队都涌向下关渡口,仅有粤军83军、66军成建制从日军正面突围。国军高级将领纷纷渡河以后,历史档案中对仍然滞留在城内的守军的动向记录非常少。而在日军的档案中却有记录,一队五千余人的守军从京城突围,将其一个中队击溃后消失在京城西面。但这次突围,在我国档案中却找不到相关资料。
根据日军记载,12日晚,日军攻入了南京城内。四十五联队命令第三大队向水西门以西的上河镇攻击,第三大队派出第十一中队为先头部队占领上河镇后,接到命令:“第十一中队为左追击队,配属工兵两个分队和一门山炮,沿江岸堤坝向下关方面挺进,以截断敌军的退路。”因为日军发现下关方面有大量中国军民正在渡江。
《步兵第四十五联队史》记载:第十一中队从上河镇出发,每个士兵带了160发子弹,中队携带了炮弹18枚。一出发就遇到了敌军侦查部队。由于靠近江边,无法判断具体数量,估计有3000人以上。随后双方发生了激战,敌军蜂拥而来,我军投入了所有兵力,中队长被击毙,根据日军的记载“阵亡大队长大尉等16人,负伤36人,敌军尸体2300具,缴获迫击炮、捷克式机枪以及其他大量武器弹药,敌军队沿长江岸边退去。”
这个数据显然是不科学的,日军战报造假的力度并不比国军低。日军一个中队的编制在200人左右,加上配属的两个工兵分队,总人数应该在300-400之间。日军的轻武器并不比国军先进,人数悬殊还经过白刃战,仅仅伤亡52人,却造成我军2000多人的伤亡。除非鬼子个个是刀枪不入的神兵,才能创造这样的战绩。
更夸张的是,战后鬼子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给该中队颁发了一个奖状,其中写道:“忽然遭遇了近2万人的敌军大部队,发生了遭遇战……该部队阵亡16人,负伤26人,仍毅然以寡敌众,击毙或刺死敌军参谋长等两千余人……”400人打2万人,还大获全胜,看来神剧在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而倭国的战史专家儿岛襄写的《日中战争:金陵到武汉》是这样描述这场战斗的:“一支大约五千人的中国军队向西强行突围,丢弃了大量辎重后冲过日军防线。阻挡其前进的一个中队顽强战斗,不幸全灭。”倭国学者岗绮溪子的《日中战争问题点检证》中也有类似的描述:“但是这支突围的约五千人的部队攻击依然炙烈,击溃第十一中队的阵地后匆匆逃走。”
根据《第五十一师战斗详报》记载:8日,该师301团代团长纪鸿儒负重伤,305团团长张灵甫负伤,这俩人随后被转移到后方治疗。12日,302团团长程智阵亡,306团团长邱维达负伤。营连级以下军官牺牲更甚。也就是说留守在城内的部队,已无团长级别的指挥官。但关于58师在京城的战斗情况,档案中却无记载,甚至后来编写的史书连其旅、团长名字都不详,这部分档案应该是在后来的战争中遗失。
如此就能解释,为何历史档案中为何没有记录这次战斗。一般历史记录都是围绕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展开的。在京城保卫战中这次小规模突围战斗当然算不上重大事件,自然也就无人去记录他们的战斗过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