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舟子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五章 天地间汪洋有道(一),地藏太平刀,星舟子曰,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壶泽城外的兵马司驻军几乎全数散落在了锦窑城和壶泽城之间的那条崭新山路中,只不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一次朝廷的兵马却不是只为打杀山匪而来。

在每一支营队兵马中都跟随着壶泽城城主和“金瓶潭”西四城其他城主的心腹文官下属,他们翻山越岭不辞艰辛地奔走于荒郊野岭,将那些隐居潜藏在山野中的村庄寨子都一一找了出来,不再一概以山匪处决,而是实实在在地探访那些百姓群居处的环境和水土,将商路和沿途所有村落寨子之间都打通了脉络勾连。

甚至有一些落草为寇却只是劫富济贫并未肆意烧杀抢掠的匪寇山寨也得了许多机会,朝廷官兵只是处决了那些罪大恶极的领头之人,至于剩下之人同样有重新开辟山寨村落而居的机会,朝廷一视同仁,打通商路和山寨之间的联系,由朝廷兵马亲自看护着往来商贸,即便是最简单的炭火贩卖,朝廷都紧紧护着这些村落的来往,摆明了就是要展示一种态度,让所有伺机而动的山匪都掂量清楚“金瓶潭”西四城和锦窑城巩固此商路的决心。

与此同时,壶泽城城主杨立源已经书写好了一份奏疏,却不是直接呈给庙堂中枢,而是将署名杨立源和兵马司分部统领姜彧的奏章送往宝盐城那位掌管“金瓶潭”十三城的郡守手中,有了那位杨立源的传道恩师从中斡旋和作为枢纽,那份奏疏就确保了能够直接送到皇帝陛下的案头,并且真真正正地入眼上心。

杨立源对于自己的筹划信心十足,当然也是因为在壶泽城的雷厉风行之下已经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杨立源还结合松瓶国上下的情况,给出了不同地界应对那些匪寇和散落村寨的法子。

虽然无法尽善尽美,但至少给出了种种可能性,那些坐镇四方的封疆大吏不是目光短浅之人,即便真的有些背后支撑着山匪游寇,可是如果能够将举国上下的商路都清剿干净,这份功德和之后更加源源不断畅通的商贸足够填补他们的胃口了。

杨立源不是初入官场的愣头青,不会觉得自己这么一个还窝在壶泽城的城主,能够撼动举国上下已经根深蒂固的利益群体,所以倒不如退一步,给出皆大欢喜的办法,还能推进治政奏疏的下行。

只不过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那个最早给出这些种种可能性的其实只是一个年纪轻轻的读书少年郎,那个在小时候读了许多书听了许多故事却总觉得远在天边、直到此时走过了山水万程又翻阅了圣贤书才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做些什么的少年,没有留在壶泽城的城主府中,只是协助杨立源和姜彧将一些治政疑虑查漏补缺,然后就跟着两个同行少年回到了那座位于牧蒙峰上的僻静村落中。

身穿道袍、佛衣和儒衫的三个少年卷起袖管和裤管和所有马家寨百姓一起下地耕地、施肥浇种,俨然似是久居于此的村野百姓。

牧蒙峰山后的溪涧岸边已经勉强开垦出了一处足以栽种培育桑树的林子,同时在张谦弱和真页的协助下,马家寨的百姓也终于将牧蒙峰山下的几处密林翻整填平做了耕地,只是需要去往附近各处山头挖掘搬迁适宜播种稻米的泥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即便此前马家寨都习惯了瓷器打交道,但毕竟是住在乡野的人,对于耕种自然还是不陌生,而且此时能够有这些勉力维持的营生哪怕只是足够自给自足也让马家寨百姓满足欣慰了。

三个少年亲力亲为丝毫没有自矜读书人身份,听马家族长马骆的说法,三人还是拒绝了壶泽城城主的盛情主动回到马家寨中来的,包括那些经过马家寨附近而送来粮食种子的军队兵马也是看在君策的面子上才愿意“多此一举”,这不仅没有让马家寨百姓觉得三个少年开始遥不可及,反而更加觉得亲近和由衷感恩。

就连寨子里那些拎着篮子抱着水桶跟在大人身后一同去往田地和林里的孩子都愿意跟在三个少年身后,因为君策能够讲那些光怪陆离的江湖故事,张谦弱会神神道道地杜撰道士降妖除魔的惊心动魄,真页也会笑着说些佛门典故,虽然背后的深意孩子们自然是不懂的,不过能够说的有趣,引得孩子们乐呵乐呵也就足够了。

君策站在田地里填土,烈日照耀下他缓缓直起身,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淌落,若是站在溪边或是眼前有一面镜子,就能看见君策此时脸上纵横交错的土辙子,君策只是抬起手背随意擦拭眉眼,视线这才稍微清晰一些,不远处张谦弱和真页站在一起,不知道手里攥着泥土的二人怎么还有气力一如往常地在论道争辩。

君策摇了摇头,看向附近那些虽然汗流浃背但却露出由衷笑意眉眼的马家寨百姓,不知为何,此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君策,觉得现在的自己比当时站在城主府里和杨立源说那些话并且得到认同的时候要更觉得开心和自豪。

也许是少年想起了以前还在方寸岛上的时候,其实在二叔离去之后以及顾枝徐从稚他们到来之前他一直是一个人独自收麦子的,那时风吹过,秋日的暖意依旧灼热着他满身的汗水,那时倒也不觉得苦,只是难免有些无趣。

田垄上有几个跟在母亲身边来到田地里的孩子蹦跳着招手,嗓音清脆悠扬地喊着:“大哥哥,大哥哥,喝水啦!”

君策拍了拍手露出微笑,没有察觉到不远处的张谦弱和真页已经不约而同停下话语看向了他,然后会心一笑。

他们三人走过尚在培土的田地来到小径上,一个身穿缝补短衫的小男孩双手捧着大白碗高高举起手臂站在君策身前,君策微微弯腰接过水碗,认认真真道了谢,小男孩咧嘴笑着又不好意思地背负双手,君策端着水碗和张谦弱还有真页一起走到不远处的树荫下休息。

君策喝了一口水,声音微微沙哑地问道:“清浚,这处田地还要多久才能彻底培土到适宜栽种的耕地?”君策虽然在方寸岛上也有着几亩田地,但是平日里的开垦耕种却都是交给了那个至今君策都不知道真实姓名的汉子,所以君策顶多知道些天时说法和播种收割的讲究,其他田地的好坏和施肥的多少可以算是知之甚少。

张谦弱双手捧着碗扭了扭脖子,看着不远处的田地,想了想说道:“估计再有两三天就可以播种了,到时候借助不远处的溪涧,还有商路上运来的牛羊鸡鸭什么的,也算是将马家寨打造成寻常村落了,再然后就是如何从自给自足到往外走,这些规划和决策就是马家寨上下自己的抉择了,我们也帮不上太多忙。”

君策点点头,真页没有像张谦弱那样依靠着树干,而是挺直胸膛站着,他轻声说道:“之后我们就可以继续远游了。”

张谦弱转头看了一眼君策,说道:“如今才过去了多长时间?那些策略不可能完全传达到松瓶国各个地方的,至少还要在中枢议上一段时间,也要看看壶泽城的手段成效如何才可以作为国策推行,所以我们哪怕在这留上个一两年的恐怕都看不到最终的结果。”

君策知道张谦弱是在开解自己,担心初次远游又主动参与进世事中的自己会走向一个极端,非要事事处处都按着自以为的正确而立竿见影,他端着水碗说道:“放心吧,我知道的,如今我也有些明白道德谷的那道戒律的根源所在了。”

真页低声说道:“道德谷山上人不得随意参与山下政事,既是不愿意那些读了圣贤书就觉得自己满腔本事的人随意指点朝政,也是为了道德谷山上能有始终纯粹坚定的求学问道之心。也许这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另一个关键所在吧,许多自以为已经足够清楚了解的道理和规矩其实只有等到真正置身其中的时候才会由衷感悟。”君策饮尽碗中的清水,轻声道:“从渐悟到顿悟。”

真页会心一笑,张谦弱嘶了一声,故作震惊地看着君策,感叹道:“君策,你是打算学贯儒释道三教学问啊?真是好大的宏愿,佩服佩服,好在咱三教的老祖宗都是明白人,讲究一个兼收并蓄,倒也不至于说你不敬,只是一些个老古董读书人恐怕就要指责你大逆不道了。”

君策摇摇头,笑道:“我也没说我是个读书人啊。”不知何时三个少年身边多了一个蹲在地上不说话的年轻人,没有身穿平常习惯的锦衣玉带而是披着一件寻常粗布衣衫,那个年轻人抬起头茫然地看着君策,问道:“你不是说过你是一个读书人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星辰卫士

善财鬼医

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

清风无雨

谍战:红色特工之代号不死鸟

凤飞凰随

最强韵纹师

走饭

穿越龙族,我在卡塞尔学院当卧底

观察远方的瞎子

穿书七零:撩汉养娃逍遥自在

摸摸鱼品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