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兄弟损招
明台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章 兄弟损招,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明台僧,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众人紧赶慢赶,终于在傍晚前赶到了涪陵郡,众人在这气势宏伟的古城前,一股莫名的沧桑气息扑面而来。
“涪水之滨,巴王之陵。”
涪水指的是乌江,涪水之滨就是乌江旁边,准确地说,是在乌江和长江的交汇之处。
涪陵这个地方曾经两次成为巴国的国都,几代巴王的陵墓就在此处。
经过数代君王、太守的心血经营,这座古城如今占地方圆近十里,城墙高大坚固,成为镇守巴蜀东南门户的第一座大型军事重镇。
若涪陵郡失守,背后还有乌江险阻,渡过乌江又是一座更大的军事基地巴郡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江州环山临江,虎踞龙盘,历史上极少被从东往西攻陷过,若真被攻陷,益州的沃野千里将大概率易主了。
想当年刘备出川伐吴在夷陵惨败后,防御东吴的第一道关卡是白帝城,白帝城死死卡住长江水路,两岸是悬崖峭壁,中间江面狭窄,大兵团难以展开,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极难攻取。
正是因为有这个险要的门户在,诸葛亮才能无惧东吴的威胁,放心伐魏。
然而这个成汉政权连白帝城都没有,那么防御东晋的第一道关卡自然就成涪陵郡了。
既然长江上无关可守,逆流而上又是兵家大善,那么东晋军队就随时可由长江水路来袭,来时不可防,它跑的时候顺流而下,追也追不上。
并且每到涪陵以东两县庄稼收获之时,东晋驻军也经常用小股部队翻越武陵山,来此抢粮破坏。
没办法,成汉政权只有靠涪陵、江州这两座大型军事重镇来被动防御。
也正因如此,原先刘备时期的涪陵郡有六个县,如今只剩四个县,另外两个县,一个并入汉复县和汉葭县,另一个丹兴县就完全放弃了,百姓要么东归晋朝,要么内迁至涪陵郡的后方汉平县。
最东面的疆土,人烟稀少,战乱使百里良田无法耕种。
孙文宇一行人经涪陵城西门进入,守门将领见三、四十名骑兵,百十匹马进城,不敢怠慢,详细盘问并查看了文书,得知是新任县令履职,还派了两名小兵带路去郡府。
郡府位于城中央,好大一片古建筑,座北面南,门前是数丈长的照壁,上刻青龙白虎,异兽祥云。
带路的小兵向两个门子打过招呼,孙文宇让两名士兵用担架抬着李晓明,进了郡府大门,过了一扇屏墙映入眼帘的是郡府六房,左侧一排是兵、刑、工,右侧一排是吏、户、礼,各房都有大匾明明白白的写着。
两名士兵将李晓明抬进吏房,有当值的吏房曹官迎了过来,见两人抬着个担架,担架上横卧一人,开口问道:“是哪县的将军?来领赙赠的么?”
李晓明心中暗笑,这吏房曹官以为是官兵负伤来领抚恤金的。
于是忍住笑拱手道:“上官有礼,晚生陈祖发,奉吏部调令就任汉复县令,先来郡里履职。”
那吏曹惊奇道:“陈县令如何这般模样?”
李晓明面作苦相道:“晚生从成都出发,因有事先去汉中,路过汉昌县先遇盗匪劫杀,将我仆从杀尽,多亏汉昌县尉孙文宇仗义相救,方得保全性命,至涪陵县又遭张家堡贼匪袭击,伤了右腿,如今暂时不能行走,故成此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