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西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4章 互联网的种子,重生1983年,卓西度,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94年3月1日,深圳卓氏集团总部38层会议室。

窗外春雨绵绵,室内却气氛凝重。长条会议桌两侧坐满了卓氏集团的核心高管,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首位的卓西度身上。他今天穿了一件深蓝色西装,没打领带,手指有节奏地轻叩着桌面上的文件夹。

\"互联网战略投资部?\"财务总监林小芸推了推金丝眼镜,声音提高了八度,\"董事长,您知道这个部门一年要烧掉多少钱吗?\"

坐在她旁边的审计总监周芸立刻接话:\"按照您规划的技术团队规模和设备采购清单,第一年至少需要两千万美元。这还只是基础投入!\"周芸翻开面前的报表,\"而根据我们的调研,国内目前互联网用户不超过一千人,企业用户几乎为零。这笔投资回报周期可能是——\"

\"永远。\"林小芸打断,\"董事长,集团现在有十二个正在扩张的业务板块,每个都在嗷嗷待哺。我们为什么要把宝贵的资金投入一个看不见未来的领域?\"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几位元老高管交换着眼色,显然支持两位财务负责人的观点。只有苏晚晴安静地坐在卓西度右侧,低头翻阅着文件,神色平静。

卓西度忽然笑了。他站起身,走到会议室角落那台崭新的投影仪旁,插入一张光盘。投影仪嗡嗡启动,在白墙上投出一幅世界地图,上面布满了闪烁的光点和连接线。

\"这是全球互联网节点分布图。\"卓西度的声音低沉有力,\"美国已经有超过两万个商业网站,欧洲也在快速增长。而中国——\"他指向地图上几乎空白的那片区域,\"还是一片荒漠。\"

他按下遥控器,画面切换成一组曲线图:\"这是美国互联网用户增长曲线。1990年10万,1992年100万,今年预计突破500万。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各位,这是什么?\"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这是未来。\"卓西度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五年内,互联网将连接中国;十年内,它将改变这个国家的商业形态。而卓氏集团,必须成为这场变革的引领者,而非追随者。\"

连卓西度的大学同学韦国强也质疑:\"西度,恕我直言,您这些预测有什么依据?就凭几张美国人的图表?我们做房地产的知道,中国的商业中心永远是实体店铺,永远是面对面的交易!\"

\"韦总说得对。\"深桂香董事长林小梅轻声附和,\"我们餐饮行业最清楚,中国人讲究的是'见面三分情',隔着电脑屏幕怎么做生意?\"

质疑声此起彼伏,苏晚晴注意到丈夫的右手微微握紧,这是他压抑怒气的信号。她轻轻咳嗽一声,站了起来。

\"各位,请允许我分享一组数据。\"她的声音不大,却让嘈杂的会议室立刻安静下来。毕竟,作为董事长夫人兼光刻机公司负责人,苏晚晴在集团的地位举足轻重。

她走到投影仪前,替换了一张幻灯片:\"这是过去三个月,卓氏通讯旗下大哥大业务的增长曲线——月均23%。而传呼机业务,虽然基数更大,但增长率已经下滑到5%。\"她停顿一下,目光扫过林小芸和周芸,\"这说明了什么?\"

\"通讯技术正在快速迭代。\"没等别人回答,苏晚晴自己揭晓了答案,\"十年前,我们觉得家庭电话是奢侈品;五年前,传呼机风靡全国;而现在,大哥大正在成为商务人士标配。技术的进步不是线性的,而是爆炸式的。\"

她看向卓西度,两人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西度对互联网的判断,与他对光刻机技术的布局如出一辙。三年前,当他说中国需要自己的芯片制造能力时,在座各位同样疑惑不解。而现在,我们的首台原型机已经进入测试阶段。\"

这番话让几位反对最激烈的高管沉默了。苏晚晴提到的光刻机项目确实是卓西度\"疯狂构想\"的成功案例——所有人都认为中国不可能在短期内掌握这种尖端技术,但卓西度硬是从欧洲挖来顶级团队,创造了奇迹。

卓西度接过话题:\"你们可以疑惑,但互联网战略投资部下周正式成立,由我直接领导。赵志刚的软件公司将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核心团队,常驻杭州。\"

\"杭州?\"几位高管异口同声。

\"没错,杭州。\"卓西度嘴角微扬,\"那里有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马云。\"

会议结束后,高管们鱼贯而出,会议室很快只剩下卓西度和苏晚晴两人。窗外雨势渐大,雨滴敲打着玻璃幕墙,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叩门。

苏晚晴走到丈夫身后,轻轻按摩他紧绷的肩膀。卓西度睁开眼,握住妻子的手:\"晚晴,我能看透一个人本质的能力,从未出错。马云身上有种特质——远见、韧性和感染力。这些比任何合同都可靠。\"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俯瞰雨中的深圳:\"况且,50万美元算什么?光刻机项目一天的研发费用就不止这个数。我在买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价格便宜得可笑。\"

一周后,杭州西湖区文三路的一栋五层小楼挂上了新牌子:\"卓氏互联网研究中心\"。没有剪彩仪式,没有媒体采访,这个后来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摇篮\"的机构就这样静悄悄地成立了。

马云站在楼顶天台,望着不远处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校舍,心情复杂。一个月前,他还是个为翻译社房租发愁的英语老师;现在,他口袋里装着50万美元支票,身后是一支由卓氏集团顶尖工程师组成的团队。

\"怎么,马老师不适应身份的转变?\"赵志刚递给他一杯咖啡,笑着问道。

马云接过咖啡,苦笑一声:\"赵总,说实话,我压力很大。卓董事长如此信任我,但我甚至不确定该从哪里开始。\"

\"老板看人一向很准。\"赵志刚靠在栏杆上,\"他说你是中国最懂互联网的人之一。\"

\"我?\"马云差点被咖啡呛到,\"我只去过几次美国,用过几次电子邮件而已!\"

赵志刚神秘地笑了:\"老板说,懂得多少技术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看到互联网将如何改变普通人的生活。他说你有一种'用户思维',这是工程师们最缺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给天道打工,我在元界替天行道

智阳雨

大土星

东西的关系

女主拒绝被虐:死遁魔修正道

小珞惜

都市傲世狂少

马修

盗笔:我的箭不可能那么快

蓝色的奥尔拉爵士

独占蔷薇

芒屿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