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肥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4章 家事、国事,重回1978抱金砖,家有肥猫,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伟良以工代干被提拔成生产科副科长,塑料厂给分了一套三室楼房,带暖气有卫生间,新新的直接就能住人。”
大伯母田秀兰高兴拉着郭向北手说道:“这些多亏了你和许厂长关系好,要不然人家咋可能无缘无故提拔你大哥。咱们欠了人家这么大一个人情,你大哥人嘴笨,你看什么时候陪你大哥感谢一下人家。”
大哥郭伟良今年已经三十三岁,是老郭家长房长孙,十八岁进入塑料厂,兢兢业业干了十五年,现在能以工代干当上副科长,大伯一家自然是高兴无比。
这个年代工人想要成为干部,除了以工代干别无他法。
郭向北和许大昌也有差不多一年时间没见了,但是两人的关系没有断开,由于他自己事情太多,加上工作特殊,就只能偶尔通个电话聊几句。
见家里人都高兴,他自然笑着应承下来,顺便夸奖了大哥几句。
但是送走爷爷奶奶他们后,赵冬梅两口子和他单独说了一件事,让他有些意外。
老郭家院子原本住的非常拥挤,去年机械厂给大伯、二伯家已经各分了一套楼房。五姐两口子学校也给解决了两间住房,虽然不是楼房是大杂院,但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
加上大哥塑料厂这套房子,相当于老郭家院子里三代即将全部搬出去住,老院子就剩下爷爷奶奶和大伯二伯两家。
大伯二伯明确表态要给两位老人养老送终,今天爷奶奶有意还是无意说起以前满院子都是孩子,到现在一个个都搬出去。
或许是这个原因刺激,让心怀愧疚的父亲有了搬回老院子的强烈冲动,想在春节前搬过去,并且这个想法得到了赵冬梅的支持。
郭向北重活一世能理解父母的想法,华夏自古就有养儿防老,儿女膝前侍奉父母的优良传统。
想了想说道:“你们的想法我支持,爷爷奶奶年事渐高,你们这么多年在外面没有尽到做儿子的本分,心里觉得愧欠我也明白。但是至少要等我爸身体恢复行动以后。要不然你们搬过去还要爷爷奶奶担心伺候,反而不美。”
郭开明见儿子这么开明,欣慰笑道:“我现在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估计春节前就能行动自如。要是到时候没有好那就推迟一些时间,不急不急。”
让郭向北没想到的是,这事回去给李卫红她们一说,李卫红倒是急了。
“咱们和爷爷奶奶离得这么近爸妈有必要搬过去吗?知道的会说爸妈为老人尽孝,不知道的说不定怎么嚼咱们舌根呢。这麽大的事情你怎么也不和我们商量一下就同意了?”
李卫红帮腔:“我姐说的对,姐夫你这事办的不对,家里还有三个儿媳呢,爸妈这是嫌弃我们了。”
郭向北哭笑不得,心道正是家里有三个儿媳爸妈才住的不自在,没见赵冬梅都很少来她们房间......
但心里这么想嘴上赶紧道歉,好一通言辞肯酌的乖哄才将三个女人安抚下去。
第二天李卫倩和凌友芳穿着厚厚的棉衣遮掩隆起的肚子,郭向北一家抱着两个孩子,推着父亲,一大家子前往老宅。
临近年关春节,路上碰见不少街坊邻里都热情招呼一声,等进了新开胡同,两个伯母笑呵呵远远就迎了过来。
“今天老太太亲自炸年糕,做锅包肉,你们有口福了。”
果然一进院子就闻道浓浓的菜籽油烧红味道,只见灶台前奶奶和爷爷一个入锅炸年糕,一个帮着控油把年糕放在洋瓷盘里。
“爷爷奶奶!”*4
郭向北和李卫红三女赶紧上前打招呼。
“哎哟哟,这里油大你们进屋去。”
李卫倩凑上去笑道:“爷爷奶奶没事,闻见年糕味嘴馋,让我先尝尝。”
凌友芳不甘示弱,笑嘻嘻从旁边拿了一双筷子,夹起一块油糕就塞到嘴里:“哎呀,又软又甜,爷爷奶奶你们手艺真棒。”
奶奶乐的合不拢嘴:“别急别急,秀兰赶紧拿两个碗给这两个馋嘴丫头。你们都有身子这东西少吃点,吃多了不好消化。等会奶奶给你做锅包肉,那才叫好吃呢。”
奶奶说着朝李卫红招招手:“卫红,过来尝尝奶奶手艺。”
院子里都是明眼人,李卫倩和凌友芳故意争宠,老太太却是精明无比,对三个孙媳绝对一碗水端平。
郭向北也拿了个碗夹了一片油糕,咬一嘴满满都是回忆。
四九城的年糕是用糯米做的,大部分都会加糖,软糯甜有韧性,就是油大有点齁。
奶奶炸的年糕没有加糖,反而类似陕北的年糕,制作的时候里面夹了枣泥和一点糜子面,吃起来多了一份枣香。
“明子,冬梅你们来看看。”
二伯母把郭开明和赵冬梅叫到他们以前住的房间门口,帮着把轮椅抬了进去。
两人一进去就呆立当场。
郭开明看着房间内熟悉的家具和布局,不由得鼻子一酸眼泪模糊了双眼。
赵冬梅喃喃自语:“这...几乎和以前一模一样啊。”
二伯母见两人触景伤情,叹了口气轻轻把门拉开,留下两人在房间内睹物回忆。
郭向北眼睛早就瞥见三人动作,一边吃一边走到二伯母旁边:“咋了?”
二伯母轻轻叹了口气:“你五姐一家搬出后,这间房子就一直空着,你奶奶按照以前你爸妈结婚时候的样子重新布置了一下。还好老物件都没扔,基本上和以前差不多。你爸妈这些年过的都不容易,看见了难免伤感难受,让他们自己呆会吧,唉。”
郭向北点点头,转身看了眼正笑呵呵和三个孙媳说话的奶奶,心里既感动又感慨。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奶奶是当之无愧的老郭家功臣。和爷爷一辈子相敬如宾,含辛茹苦拉扯大三个儿子,勤俭持家,对待子女从小严格要求,棍棒教育下老郭家最低都是初中文化水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