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不睡床是放不下
南溪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44章 不睡床是放不下,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南溪仁,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铁军感觉有点心累。感觉自己这就是像个保姆似的端着个饭碗在给他们喂饭,完了人家还不怎么领情,不大想吃。
不过到是也能理解。
毕竟吃习惯了垃圾食品,冷不丁换成营养早餐谁都会感觉差了点味儿,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可惜现实已经容不得他们慢慢适应了,感觉不适也得大口吃下去,实在吃不下就换个人来吃。在这里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谁吃都一样。
轰隆一声惊雷,震的窗户玻璃一阵乱响,天空瞬间黑暗下来,豆子大的雨点噼哩啪啦不管不顾的就砸了下来,无情的鞭挞着一切。
张铁军被吓了一跳,看了一眼窗外,就这么一愣神儿的功夫天地之间已经拉起了雨帘,视线被完全遮挡,只听着一片哗声。
这是老天爷家的浴缸打了吧?
张铁军喜欢下雨,喜欢的是南方那种绵绵细雨,他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但是上辈子几十年的南方生活早就已经把他同化掉了。芯子变了。
而且东北这种既猛又烈的下雨方式实在是没有哪怕一丝丝美感,只有暴躁,狂躁,是那种密集的缓不过来气的强烈的威压感,窒息感。
想在东北享受那种一把竹伞雨中漫步的童话一样的感觉,那真的是想太多了,做梦都做不到,随雨而来的狂风会告诉你它对雨伞的愤怒和不屑。
撕扯扭拽,根本挡不住,几秒钟内除了脑袋哪哪就都被雨水打湿了,阴冷透体而生。
必须让你体会到那种强烈的渺小感,无力感,一种发自内心的无边恐惧令你对大自然的敬畏油然而起。
李书记和吴市长快步跑过去把会议室的窗子全部关紧。
就听外面走廊里也是一片纷乱的脚步声音,秘书和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一路急跑着去各个房间关窗。
李书记扑了扑就关窗这几秒时间打在衣服上的雨水,其实啥作用也没有,就已经湿透了几块,中年人的肚腩显得有点格外的凸起。
吴市长要好一些,他要瘦一些,还穿了件深色的西装外套,脱下来放到一边的椅子上,拨了拨头发:“这雨太大了,今年这雨就透着邪行。”
“南方到处都在发洪水,咱们这就不错了,起码不用担心闹水。辽中那边估计是够呛了,也是愁的慌,粮食肯定减产。”
“现在我感觉人不出事儿就好,今年这水小不了。”
“主要是积水,或者引起什么塌方,这种大雨最难受的是平原城市,尤其是那种离着大河大湖近的,咱们和人家一比要轻松多了。”
“山区也是问题,这种大雨太容易发生山洪了,这要是下来一股泥石流……”
“让办公室给下面县里打个电话,要求各镇做好预防吧,要落实到村,要及时了解情况及时汇报。”
“咱们这边问题应该不大,发生山洪的可能性也不大,这几年的植树造林还是很有效果的。”
“给矿务局打个电话,下面的煤矿也都去提醒一下,要保持警惕。”
暴雨对本市这边的影响确实不大,整个城市就建在山坡上,不管雨下的多大永远不会出现积水现象,都自觉的流去太子河了。
最多也就是影响市民们出门,一部分人被堵在了商场或者什么地方。
而且这边的山都是各种牢固的岩石山体,相当稳固,最多也就是闹个山洪,山区嘛,沟沟岔岔的特别多,河也多,也就是水面涨个几米的事儿。
风狂雨骤,下了一会儿天色慢慢转亮,密集的雨线在天空中拉起一张巨大的网,风冷的邪乎,到是能看得清东西了。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过来给几个人换上了热茶,这个天气捧一杯热茶在手里是相当舒服的感觉。
张铁军给三个人讲了一下自纠自查工作的细节,主要就是从人事关系和财务两个方面开始调查,要求近亲关系必须调离。
单位上最不缺的就是父子,父女,母子和母女同事了,也有夫妻档但是不多,一家子整整齐齐的在一个单位里。
一般这种情况,肯定会是单位高层或者资深中层,手里握着权力,然后儿子或者女儿总是会特别优秀,提的快走的稳。
还有交叉持股的,你照顾我儿子,我照顾你女儿,大家互相帮衬其乐无穷。
其实这种情况无可厚非,也避免不了,关键还是有没有能力,是不是胜任。
“咱们是不是先吃点饭?”张书记看了看时间:“你们不饿吗?”
“我还行,饿个一两顿问题不大。”李书记摸了摸肚子:“我身体还是蛮好的,没什么小毛病。老吴不行,一饿就胃疼。”
“原来上山下乡弄出来的毛病,硬给饿出来的。”吴市叹了口气:“那时候天天饿的眼睛都绿了,看见什么都想咬一口。”
“你那时候在哪?”李书记问他。
“北票。”吴市长摇了摇头:“那边穷啊,朝阳沟多有名儿,穷名。”
“我就在本市,这边条件还行,吃不饱吧也没饿着,主要是待的时间也不多,我就算是时间长的了,三年。”
“这边也就六几年闹过一阵子饥荒,”张书记说:“没几年儿,七几年就能吃饱了,那时候城里不行,都往农村跑。”
“那肯定的,农民自己种,虽然只有粗粮但有口吃的,城里靠粮本儿。那时候城里基本上都不够吃,全靠换,去借。”
“后天上午九点吧,我和你一起去矿区,”张铁军对张书记说:“不要通知,整的闹哄哄的,咱俩悄悄的过去看一眼就行了。”
“行。”张书记点头答应下来:“反正那是你家,选厂那边都是你熟人。……我还真没去过南选厂。”
他搓了搓下巴回忆了一下:“说起来好像也是挺不够格的,一趟都没有,那边我就去过矿山,到是歪头山去过几次。”
“正常,”李书记说:“你们一百好几十个厂,还有那么些单位,怎么可能都去过?我到现在下面有些行局在哪我都不清楚。”
“咱们这算不算官僚?”张书记笑着问了一句。
李书记也笑:“得算,但是确实是没时间也没机会呀,一天开会都开不过来,埋在文件堆里了都,光是省里都是强应付。”
“张委员,”吴市长问:“咱们市重型有没有机会和宝马汽车合作合作?”
“重型?”张铁军意外的看了看吴市长:“重型不是和小松在合作吗?有年头了吧?小松可是全球五大品牌。”
其实本市重型汽车厂合作的是美国德莱赛公司,不过德莱赛和日本小松合资了。
这几年因为德莱赛不断的亏损,只能不断的把股份出让给小松,到九六年这会儿小松德莱赛公司已经百分百归属于小松,名字也改成了小松国际公司。
德莱赛公司曾经一度是我国重载工程用车的主要合作对象。
原来小松德莱赛的时候,重型汽车这边是买到了一些技术的,车型突破了一百吨级,但是随着小松的股份越来越多,国内就开始受到挤压。
美国人是给钱就行,坑肯定是坑,但是基本商业原则还在,玩的是钱货两讫,贵点但是真给。
小日子和老美就完全不一样,坑的同时说话还不大算数,钱花了东西不一定得到,或者只给一部分。他既要掏空钱包,还要技术控制。
这几年随着小松和德莱赛的股份变化,可以说国内重载这一块基本上都停滞了,都被动的受到了影响,不少都停产了,大面积亏损。
这也是为什么从九十年代开始国内重型重载这一块基本上都转去了德国的原因。
德国利渤海尔。没错,就是那个琴岛利渤海尔冰箱的那个利渤海尔,海尔兄弟里面那个黄头发代表就是他。
可以说,没有利渤海尔,就没有后来的海尔集团。
利渤海尔可以说是国人熟知的第一款外国冰箱了,不过它的真实身份却是机械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几家建筑和矿山机械公司之一。
世界前三的矿山重载汽车制造商,世界上最大挖掘机的制造厂,世界第一的单臂履带式起重机的制造者。
吴市长摆了摆手,叹了口气:“前面几年还行,……这里面原因就比较复杂,从去年开始大滑坡,已经严重亏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