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铁律
用户18555755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0章 铁律,人生若大梦,用户18555755,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千万不要对所有人都表现得格外大方,因为若是如此,即便有朝一日身处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之中,我们竭尽全力且全心全意地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哪怕到了甘愿将自己名下的一套房子拱手送给某位挚友的程度,但最终结果往往会让人大失所望。原因无他,只因对方或许压根儿不会因这份厚礼和情谊而心生丝毫感激之情。对于这类人而言,他们已然习惯于接受来自于你的慷慨大方,并且自然而然地将其视为稀松平常之事,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在太多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默默忍受源自内心深处的煎熬与折磨,同时怀揣着满腔的期望,盼望着那些曾被我们真心相待之人能够幡然醒悟,自觉愧疚,抑或至少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一下我们正在经历的种种苦楚。只可惜事与愿违,待到最后才无可奈何地意识到,原来自始至终,竟没有任何一个人真正把我们所遭受的这些磨难放在心上,更别提给予应有的关怀和重视了。
倘若我们始终坚持对每个人都秉持一视同仁、毫无差别的态度,无论亲疏远近皆是同样的好,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也就意味着我们对任何人都未能做到足够好。毕竟,人的精力终究有限,当我们试图将爱与善意平均分配给所有人时,反而容易使得每一份情感都变得淡薄而缺乏深度,难以在他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便是人性那赤裸裸的现实一面,它就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以及行为背后所隐藏的真实动机。因此,身处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之中,我们务必要学会依据不同的人和具体的情况,灵活巧妙地运用差别化的付出策略与方式。
若始终毫无保留、一味地充当那个处处讨好他人的老好人,那么最终往往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吃尽苦头却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我们应当在保持自身原本正直品质的基础之上,再为其增添一把锐利无比的刀刃。如此一来,既能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又能在关键时刻毫不退缩地应对各种挑战;同时,还要给那份与生俱来的善良披上一层带有锋芒的外衣,使得这份美好在面对外界的恶意时不再显得脆弱无力。
请务必牢牢铭记于心:无论何时何地,都切勿为了单纯地取悦他人而低声下气、委曲求全,甚至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内心真实感受作为代价。因为这样做不仅无法真正赢得他人的敬重与认可,反而还可能助长对方的嚣张气焰,令自己愈发深陷于被动不利的局面当中。
特别是当不幸遭遇不公正的对待或者惨遭他人肆意欺凌之时,更要鼓足勇气、毫不犹豫地给予坚决有力的反击。通过这种果敢的行动向旁人明确传递一个重要信息——你绝非那种任人摆布、软弱无能之人,绝对不是可以任由他人随意揉捏的软柿子!唯有那些深知如何坚定扞卫自身合法权益的勇者,方才有可能赢得来自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敬仰。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需要我们深刻领悟,那便是所谓的“面子”实际上是所有事物当中最为廉价和无关紧要的存在。尤其是在个人尚未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人会将过多的注意力投注到你的面子问题上面。与之相反,如果一个人内心怀揣着无比强烈的野心,并且能够巧妙地将这种野心转化成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那么他\/她便极有可能收获更为璀璨耀眼、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功。毫无疑问,在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的漫长征途中,绝对不能随心所欲地把自身那熊熊燃烧的野心毫无保留地袒露给外界,更不能满世界地大肆宣扬吹嘘。否则,这样做不但会引发周围人的警觉与防备心理,甚至还可能导致他们直接将你视为潜藏在暗处的劲敌。只有始终如一地秉持着谦逊低调、深沉内敛的处世原则,悄无声息地积蓄力量、厚积薄发,耐心等待那个最佳的时机来临之际,再以雷霆万钧之势猛然爆发出来,方才能够一举震惊世人,淋漓尽致地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绚烂光芒。
在这浩渺无边、辽阔无际的茫茫人世间,每一个个体皆具备着举世无双、别具一格且独具特色的鲜明性格特征。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当我们置身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环境当中时,假如真心渴望能够顺风顺水地妥善应对各式各样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那就必须要熟练掌握依据不同的交际对象灵活自如地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外在形象以及处事态度的本领。倘若一门心思地企图仰仗一成不变的固有形象去敷衍塞责所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并天真地期盼可以把每一件事情都处置得完美无瑕、无懈可击,那无疑纯粹就是一种脱离现实、虚无缥缈的痴心妄想罢了,其荒谬程度简直堪比那些痴傻之人所做的荒诞不经之梦一般,让人觉得滑稽可笑至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时不时就能碰到那种特别擅长观察别人的脸色和情绪变化,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以适应不同场合与对象的人。这种人通常被形容成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类型。很多时候,不少人从心底深处对这类朋友持有一种轻视乃至鄙夷的态度,认为他们缺少坚定不移的原则和立场,在为人处事方面显得太过油滑和老练。但实际上呢,如果我们深入去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恰恰正是这些看似圆滑世故的人才更有可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聪明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