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小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9章 完善掌印内阁制,速战三国之刘备,上高小浪,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时光荏苒,数日之后……
经过内阁治事们的筛选,内阁参事人员也算尘埃落定。此次新增的内阁成员分别是糜竺的得意门生叶凌、陈登的至交好友张燕,以及孙乾的外甥廖玄。这三位年轻才俊将担任内阁参事之职,专门负责处理最为简单的内阁政务。
若将政务按照重要程度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那么内阁中的头等大事自然是由头号大臣糜竺、陈登、孙乾三人亲自坐在一起共同商议并处理。
至于中等规模的政务,则交给糜芳、陈安、孙懿等内阁从事去妥善解决。
而那些相对较小的政务,则交由叶凌、张燕、廖玄等人去操办。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何种规模的政务,最终都必须经过内阁治事的署名认可方能生效。
也就是说,在整个政务处理流程中,内阁治事始终拥有最终的决定权。
随着陈群回归掌印台,刘备顿感身上的压力骤然减轻,虽说现在掌印台每日至少都会呈上一份需要刘备亲自审核的文书。
然而,对于刘备而言,这并非是什么难事。如果不愿费心思去决定,那么处理起来就如同做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摆在他面前的,永远只有两个选项:A 选项——坚定地支持内阁所做出的处理决定,并直接将其下发;b 选项——批准掌印台提出的相关建议。如此一来,整个决策过程简直易如反掌。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选择 A 还是 b,其实都有着内阁,掌印台充分的合理性和依据。其中涉及到的利益关系分配十分复杂微妙,但无论最终选定哪一项,都不至于犯下太过离谱的错误。
人一旦闲下来,总要干一些愉快的事了。
要知道陈群离开之后,刘备可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可以说比劳模还要劳,不仅需要兼顾掌印台的诸多事务,还有跟进朝贤馆名单,生怕名士跑路,以及一些下属的接见,太守们的信件来往。
特别每天还得处理一点军务。自公元 195 年刘备军改以来,一军主将被赋予了极大的权限。虽说他们没有直接调动军队的权力,但对于军营中的大小事务,包括处决那些不听话的士兵等等,只要主将一声令下便可执行,无需事先禀报刘备。
不过,刘备为避免主将们因权势在手而变得懒惰、松懈甚至吃空饷,于是,在每支军队所驻扎的营地,安排一名翊营郎将。这名营将带领着一支百余人组成的独立队伍,专门负责监管营地内军队的人数变化、人员进出情况,以及士兵们的日常行为和遵守纪律的状况。
如此一来,军中大部分军务其实并不需要烦扰到刘备本人亲自处理。然而,真正让刘备感到头疼的审批事项,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要钱,二是要军备物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